“学习就要吃苦”,“吃得苦中苦,才能人上人!”“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孩子认真对待学习,我们很多家长经常用这样的话来“激励孩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但是你知道,就是这些话,缺如一把锉刀,正在把孩子学习的兴趣一天天的磨削掉。

因为,这些话语都是在长大之后,需要经历和理解才能懂的内涵,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的快乐。他们不会想太多的困难和责任,否则也就不用家长来做他们的监护人了。

天天用吃苦来教育孩子,不会激发孩子学习的责任人和动力,相反只能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畏惧和压力。真正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用兴趣和快乐去激发。

孩子之所以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那是因为孩子没有发现学习i的乐趣,所以才不会喜欢学习。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正确引导孩子,作为家长,要和学校的班主任进行沟通,让班主任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多注意引导这个孩子。同时作为家长,在家庭作为孩子的生活启蒙老师,也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孩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发现学习的快乐。

什么孩子会对学习没有兴趣呢?孩子是在学习和探索中成长的,对于一切的未知他们都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本来是充满好奇、兴趣的,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变得消极、被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到哪里去了呢?

一个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他背后必须有不断的鼓励、表扬和欣赏。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是三分钟的热度。”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只有在后面不断激励孩子,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热度。

人是一种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动物。快乐使人坚持,痛苦使人逃避。学习的规律不是学不进去便咬牙硬挺,而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就像打游戏一样,有兴趣,越打越上瘾!

如果孩子怀着痛苦的心情去学习,他的大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当他处于兴奋状态时,大脑细胞被激活,分泌大量的记忆物质,大脑的能量会被迅速地释放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一定要有学习兴趣才能学好文化知识。创造良好的家族氛围增加学生的兴趣。孩子接触社会,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可能传到学生那里,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家庭一定要给孩子提供融洽、向上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多看别人和长处,多肯定,少指责。家庭这个主阵地能最大限度影响孩子,家庭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好的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