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心腹,人称“小扇子军师”,自幼聪明伶俐,13岁就中了秀才。后弃文从武,投到了段祺瑞的麾下,被段祺瑞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步兵科”深造。

五年的士官生涯,徐树铮深受日本军人“武士道”思想的影响,加上背后又有段祺瑞这个靠山撑腰,养成了他骄横跋扈、桀骜不驯的性格。

在北洋军政两界,徐树铮的狂妄是出了名的。在担任国务院秘书长时,任何一件政务,没有他的许可,只言片语都休想飞出国务院大门。

徐树铮的这种狂妄性格,导致他在军政两界树敌颇多,得罪的人数不胜数。大总统黎元洪就曾说过:“宁可一生不做总统,也不与此人共事。”

像徐树铮这种颐指气使、独断专行之人,在北洋集团内都找不出第二个。正是由于他的狂妄,到后来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段祺瑞。

从“日本陆军学校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徐树铮被段祺瑞任命为总参谋,从此,开始在段府运筹帷幄。这时的徐树铮才27岁,可谓春风得意。

为了报答段祺瑞的“知遇之恩”,徐树铮倾其所学,忠贞不渝的为段祺瑞效力。段祺瑞对徐树铮更是言听计从。徐树铮在北洋政界成了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

但许多人由于无法忍受徐树铮的骄横,为此而与段祺瑞分道扬镳,其中就有直系元老陆建章。

陆建章当然也非善类,他是靠买通袁世凯的十姨太当上陕西督军的,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阀,一生杀人如麻,人称“陆屠夫”。

这个陆建章和冯玉祥还有姻亲关系。冯玉祥早年曾参加滦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押解进京。这时的陆建章正担任袁世凯的“军政执法处长”,他认为冯玉祥带兵很有一套,不仅没有杀他,还把自己的内侄女嫁给了冯玉祥。

1914年,袁世凯命陆建章组建五个新兵补充营,陆建章就任命冯玉祥为新二营营长。随后的短短两年时间,冯玉祥就当上了旅长。冯玉祥的发迹自然离不开他和陆建章的这层关系。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政大权落入段祺瑞手中。段祺瑞和徐树铮起初是想把陆建章和冯玉祥拉入皖系,以壮大皖系的实力。

但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展自己的实力。徐树铮在国务院一手遮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些都引起了陆建章和冯玉祥的不满。转而倒向直系,与冯国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看到拉拢不成,徐树铮便改变策略,由拉拢转变为打压。徐树铮先是策动亲皖的陕西镇守使陈树藩发动兵变,赶走了陆建章。冯玉祥也被迫带着部下离开了陕西,去了四川。徐树铮便以不听调动为由免去了冯玉祥的旅长职务。

但这些士兵都是冯玉祥带出来的,全旅上下大都是冯玉祥的心腹。在张勋进京拥溥仪重登大位后,十六旅在冯玉祥的暗中支持下,借机树起了“讨逆”大旗,赶跑了旅长杨桂堂,冯玉祥又重任十六旅旅长。

段祺瑞击败了张勋,再造“共和”,以“共和功臣”自居,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并在日本的支持下,积极扩军备战,电令冯玉祥率部南下,准备以武力统一全国。此时的段祺瑞雄心勃勃,想到连袁世凯都无法完成的南北统一,眼看就要在他的领导下实现。

可这时的冯玉祥由于受孙中山的影响,思想逐渐倾向革命,不愿再替皖系卖命,到了武穴,他连发两封通电,要求南北停战,和平解决。

这两封主和通电,明显针对的是北方的主战派,且措词激烈,更像是两份“讨贼檄文”。段祺瑞和徐树铮看后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免去了冯玉祥的旅长职务。

不过这次全旅上下没人听,段祺瑞的免职令无效,冯玉祥依然还是旅长。可他发出的两封“讨贼檄文”却在各军阀派系之间产生了巨大影响,让北洋内部出现裂痕,局势开始向不利于“皖系”的一面发展。

为了挽回“皖系”的被动局面,徐树铮和段祺瑞决定联“奉”打”直”,把东北的张作霖放过来打击主和派,同时有必要杀一儆百。

于是,他们便把冯玉祥的这笔账算到了陆建章的头上。徐树铮把陆建章骗到了奉军驻天津司令部。陆建章刚一进门就被持卫当场击毙。随后,徐树铮宣布,剥夺了陆建章的所有军职。

让徐树铮没有料到的是,他的鲁莽不仅没有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反倒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就连和“皖系”关系不错的张作霖,也因不满徐树铮、段祺瑞的咄咄逼人,开始远离皖系,与直系走进。

杀了陆建章,冯玉祥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1925年12月29日,得知徐树铮要乘火车前往天津的消息后,冯玉祥命令北平警备司令鹿钟麟,对徐树铮“立即逮捕,就地处决”。鹿钟麟随后又通知驻廊坊的西北边防督办张之江,要他在廊坊火车站抓捕徐树铮。

1925年12月29日晚上10点,当徐树铮乘火车行至廊坊时,被冲上来的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押下火车,验明正身后,毫不客气地赏了他一粒花生米。

当段祺瑞得知徐树铮被杀的消息后放声大哭。失去徐树铮的段祺瑞从此开始江河日下、日落西山,逐渐淡出政坛。段祺瑞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徐树铮,败也徐树铮。

徐树铮的确是有些才能,但由于他那狂妄的性格,让许多人无法忍受。除了段祺瑞,他看不上任何人,就连张作霖,他都想除掉。如此到处树敌,有这样的下场,也在预料之中。性格决定一个人命运,许多人甚至对徐树铮恨得咬牙切齿。即使冯玉祥不杀他,也未必能有好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