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傍晚,“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黃河線採訪團來到呂梁山下、黃河東岸,走進寫滿故事的磧口古鎮。西望黃河,浩浩湯湯,她曾承載各方商旅貨船自北奔流而來;東看呂梁,如今依舊有臥虎山橫亙、黑龍廟雄峙。在這裏,有九曲黃河於眼底,千年古渡在足下。

“九曲黃河第一鎮”磧口古鎮。彭可兒攝

磧,本意爲淺水中的砂石。黃河行至臨縣之南,與湫水河奇遇。夏季湫水湍急,帶來沙石淤塞於黃河河道,使得此處暗礁密佈,險灘橫生,原來400餘米寬的河道猛然緊縮至80多米,黃河就此轉彎,溫婉不再,形成了被來往船隻的掌舵者視爲“虎口”的“大同磧”。水運從這裏轉爲陸運因而成爲商業集鎮,鼎盛之時,有380餘家大小商鋪貨棧,擁擠在這3裏多的狹長之地。有詩云 “鈴聲晝夜鳴,船筏穿梭行”。

古鎮依山勢沿黃河而建。彭可兒攝

來自黃河新聞網的記者韓卓廷駐足岸邊,深深領略古鎮歷史的厚重:“我雖是山西人,卻是第一次來到九曲黃河第一鎮磧口。在這裏我看到黃河卵石鋪就而成的路面上留下騾馬足跡,聽到不畏艱險的晉商故事,彷彿回到百年之前。如今雖然黃金通道已去,但歲月已經給予我們一份珍貴的留痕。”

回溯昔日繁華,磧口古鎮一度是山西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西接陝、甘、寧、蒙,東連太原、京、津,爲東西經濟、文化之紐帶。這裏有以碼頭、大型糧油貨棧爲主的西市街,以票號等服務性爲主的中市街,以駱駝騾馬運輸店爲主的東市街,如今都已成爲遊客流連忘返的必經之地。南腔北調響起、中外遊客集聚,熱鬧場景彷彿在百年之後重現。

張旭峯向記者講述以黃河爲題材進行創作的心路歷程。彭可兒攝

隨着磧口古鎮的旅遊發展,許多曾經背井離鄉外出討生活的人重回故土,黃土人手工坊主理人張旭峯便是其中之一:“我離開磧口外出求藝十幾年,幾年前下定決心回到故鄉,在這裏開起一家手工坊。黃河的風吹過,磧口的陽光照耀,這片土地可以給我能量。我想用藝術的方式,讓古鎮哪怕歷盡風雨洗禮,也依舊可以閃爍出別樣的永恆光芒。”

西灣村風光。彭可兒攝

磧口古鎮的周圍,散落着西灣、李家山、白家山、小塔則等多處精緻古村落,連成一片就形成了磧口村落羣。如今,磧口已經成爲衆多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寫生採風的必到之地。

黑龍廟是古鎮制高點,在廟中可以俯瞰磧口全貌。彭可兒攝

上有黑龍廟,廟中古戲臺樂聲遠揚十里之遙,“山西唱戲陝西聽”;下有黃河波濤滾滾,二磧之濤聲亙古迴響。“物阜民熙小都會,河聲嶽色大文章”,磧口這個“有大文章的小都會”靜靜矗立,多少歲月更迭,多少歷史變遷,都留在了古鎮的一磚一瓦上,留在了河東層層淤泥裏,歷史與現代在這裏交融,昔日古鎮正在煥發出全新的活力。(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攝影:彭可兒)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