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大院是随着北京协和医院的建立而修建起来的花园式大院,如今地址是北京市东城区外交部街59号院,与协和医院相距不远。一百年来,这座大院里都居住着协和医院的医生们,流传着许多故事。北京作家韩小蕙在协和医院出生,在协和大院长大,自小被“医神”环绕,见证了一代医者卓然不凡的精神风貌。多年之后,已是著名散文家的韩小蕙以记忆与回望为基础,写就了长篇纪实作品《协和大院》,作为“外交部街的女儿”献给这座大院的一份礼物。

该书以第一人称的亲历、所见、感受、思考,描绘了一大批协和医院大师级的名医,如李宗恩、聂毓禅、张鋆、林巧稚、黄家驷、吴蔚然……这些名医皆是中国一流医学专家、教授,许多人是中国某医学学科或分支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们有的出身世家,也有不少是贫寒子弟,相同的是一身的才学本领,一颗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认为,《协和大院》在作者偏重日常生活和人格品行的讲述中,呈现出大医们无处不在的协和精神——不只有医术的高峰,还有更接近真善美的人性热度。同时,这也是把北京协和医院的源头考证得颇为清晰的一部书,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具有为中国医学史作证的史料意义。多位评论家不约而同地将其称为“协和史记”。本书最突出的价值在于真实,歌颂而不溢美,真实记录而不躲闪回避。纯熟的白描手法,流畅的结构方式,娓娓道来的亲历讲述口吻,丰富奇绝的人物故事,见证了天地之间有大美、大德、大人格存焉。

作者韩小蕙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时,曾坦言:“我面对的,绝不只是一个居民大院的日常生活,而是涉及到上百年的中外历史,内牵着文明、文化、民族性、地域性、人心、人性、新旧观念的缠斗、发展和进步……最难的,还不仅是写出一个个人物的音容笑貌,而在于揭示出为什么,并从中倾听到社会脉动的回声。大医们的事迹好写、故事亦好写、传说亦好写、轶事亦好写,其精神境界也凑合着能描画出来,但他们的灵魂呢?”

如何描画出一代医者的灵魂?不能依靠简介,更不能依靠评述,而必须依靠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细节。为此,韩小蕙让几十位大医们闪亮出场,各自演绎出他们最精彩的“折子戏”:有的是在父母家里的日常琐碎,有的是在兄弟姐妹当中出类拔萃或不显山、不露水,有的是儿女眼里严父慈母,有的是大院口碑中的“好人”,有的是病人感谢信里的“菩萨”,有的高高悬挂在医院的模范墙报上,有的大篇幅记录在中国医学史档案中……

写一个人、两个人不难,写一群人,而且是一群卓尔不群的人,那可就难了。韩小蕙通过归纳的方式,发现了深藏在这些“医神”身上的密码,从而把他们编织进一幅奇妙的星象图之中:一百年的协和大院,两位“华人第一长”,三位大医女神,四位世家子弟,五位寒门大医,六位领导干部……数字勾连之间,将百年协和的物事人情一一呈现。

身为新闻工作者兼作家,韩小蕙认为,新闻在“吸引读者”这一点上,可以做纯文学的榜样。她认为:“面对着新闻事件与受众,优秀的记者总要千方百计找到最佳的角度,一刀切入肯綮,干净利落,水落石出,在第一段里就把事件的轮廓‘抖搂’出来。所以,我尽量在《协和大院》中讲故事,讲轶事,把情节、细节、人物、资料的一片片碎影,集在一起,纳成一件美轮美奂的五彩云霓。天光云影,协和大院配得上这般瑰丽。”

天光云影,医者仁心,北京的大院里,总有着道不尽的故事,说不尽的传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