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深度报道的新媒体不多,请关注 全现在
作者 | 赵思强
全文共 2075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这几年,如果要夸奖一个人颜值很高,人们经常会用这样一个形容:“漫画脸"。

图片:知乎用户@隐猫

放错图了,是这个。

这是一个极高的赞扬,意味着这张脸像动漫人物一样,精致没有瑕疵。尤其是日本动漫,往往为了整体效果,会对脸部结构进行简化和夸张处理,比如五颜六色的头发、比例夸张的眼睛等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日本动漫风”。

最近几天,国外社交软件Snapchat的一款新滤镜火了。即便你并没有一张“漫画脸”,它也可以实时将“三次元”人脸转化成“二次元”,无论是发型、脸型还是肤色,都会随着用户的变化而变化。由于作用在每个人身上的效果不同,网友们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摇身一变成了“主角脸”,还有人则是毫无特色“路人脸”。就连著名导演贾樟柯都在微博发布了一张自己转换后的图片,和二次元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随着“动漫滤镜”的广泛传播,网友们也开始想出各种奇怪的“使用方法”,比如cosplay成蜘蛛侠,幻想一下如果蜘蛛侠是日本动画应该是什么样子,或者把这个滤镜放在自家宠物身上,看着它们长出一张线条分明的脸。

虽然这个滤镜还不能完美还原每个人的形象,如果稍微变化角度或者控制眼镜的大小,都会使形象发生变化,但大部分人还是对此乐此不疲,有点像过年期间全民都在家里立扫帚的场景。

这不是Snapchat第一个引起病毒式传播的滤镜了。去年5月,Snapchat推出的童颜滤镜和性转滤镜同样引起巨大反响,一下将Snapchat下载量推至全美照片和视频应用类第1、全品类第4。全球下载量更是达到4150万次,是4月的两倍。

和这次的动画滤镜一样,这两个滤镜也可以实时将人脸转换成另一个模样。童颜滤镜可以直接把人还原成6岁左右的孩童,而性转滤镜则可以让你看到自己“变性”之后是什么样子,有人把自己性转成女生的照片放到社交软件上,结果成了方圆百里最受欢迎的姑娘。

这些奇特滤镜的背后,是Snapchat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究,为了研发出各种滤镜,过去几年,Snapchat收购了多家技术公司。

2015年,Snapchat以1.5亿美元的金额收购了一家乌克兰的技术公司,名叫Looksery,他们利用一种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面部的明暗区域对比,收集像素化数据,从而确定人物的位置,再通过定位面部特征,利用计算机制作出一张3D面具,叠加在屏幕上,并且实时追踪用户的运动轨迹,这样就变成了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狗鼻子,狗耳朵。2018年,Snapchat还推出一款利用声音交互的滤镜,声音越大,滤镜光环越亮,且滤镜移动幅度也越大。

到现在,独特的AR滤镜已经成为Snapchat吸引用户的重要方式,2020年6月,Snapchat官方宣布其AR功能日活用户超过1.7亿人。此外,Snap还透露目前第三方Snapchat滤镜已经超过100万个,两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0万。

为什么Snapchat对滤镜如此执着,这可能和我们为什么如此喜欢这些滤镜的原因一样,核心就是两个字“社交”。

回顾过去几年的移动互联网,针对虚拟形象的互联网产品总是反复出现,从最早的QQ秀,再到2014年的“脸萌”,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末,一款由韩国SNOW公司出品的捏脸社交软件ZEPETO。这款软件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捏脸系统,无论是从脸型、发型、五官,还是眼影、睫毛、口红色号等等,用户都可以随意选择,还有各式各样的衣服可以购买。

当你设置好自己的虚拟形象,还可以和其他人的虚拟形象在线合影。合影的背景图,人物的大小和位置也可以自行替换。如果谁在妆容、穿搭上独具一格,就会像“网红”一样,引来大量的粉丝关注并与其合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交闭环。

一款社交产品的核心就是通过关系链和内容,提升用户活跃度。而用户活跃度主要通过三个维度实现:表情、动作和声音。无论是Instagram、Snapchat,国内的快手、抖音,都是遵循这个逻辑,通过各种方式激发用户主动进行表情和动作交互。

有人曾提出,好的社交产品或者好的社交功能属性除了满足用户的信息性需求外,还离不开对用户四种需求的满足,分别是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的需求、以性为基础的好奇心的需求以及娱乐的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有趣的滤镜恰巧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这些滤镜给了用户展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每个人对自己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但在滤镜之下,那些真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完美”身材和容貌,都被悄悄隐藏起来了,呈现在镜头前的,是一个更完美版本的“自己”,这在不知不觉间满足人们内心的小小虚荣和欲望。

早期的虚拟形象:QQ秀

再加上每个人都在现实生活中积攒了大量的压力,通过一个完美的虚拟形象,也满足了人们对“第二人生”的向往,以短暂地逃避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问题。

紧接着,产品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将这个“完美自己”分享出去的渠道,这又满足了人们社交的需求,滤镜成为了罗振宇口中的“社交货币”。有时候拍摄出来的内容不重要,“分享”才最重要,在这个传播分享的过程,人与人之间逐渐建立起了新的联系。

然而从长久来看,这种流行内容的传播持续性总是很难保证,互联网的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也是为什么Snapchat这样的公司一直持续地创作新滤镜的原因,虽然一个滤镜可以在短期内制造爆点,但难以将其流行转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动力。

唯一不变的,可能只有人们本能的好奇心,以及表达自我的强烈欲望,只是想要点燃它,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全现在原创稿件。欢迎转载,请后台联系。

+信疑两茫茫:重访“李星星”案援助者

+走进植物人的世界:像植物一样活着,植物般枯萎

+独家|四个“春天”的告别:一个武汉新冠逝者家庭的生死实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