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深度報道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 全現在
作者 | 趙思強
全文共 2075 字,閱讀大約需要 6 分鐘

這幾年,如果要誇獎一個人顏值很高,人們經常會用這樣一個形容:“漫畫臉"。

圖片:知乎用戶@隱貓

放錯圖了,是這個。

這是一個極高的讚揚,意味着這張臉像動漫人物一樣,精緻沒有瑕疵。尤其是日本動漫,往往爲了整體效果,會對臉部結構進行簡化和誇張處理,比如五顏六色的頭髮、比例誇張的眼睛等等,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日本動漫風”。

最近幾天,國外社交軟件Snapchat的一款新濾鏡火了。即便你並沒有一張“漫畫臉”,它也可以實時將“三次元”人臉轉化成“二次元”,無論是髮型、臉型還是膚色,都會隨着用戶的變化而變化。由於作用在每個人身上的效果不同,網友們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人搖身一變成了“主角臉”,還有人則是毫無特色“路人臉”。就連著名導演賈樟柯都在微博發佈了一張自己轉換後的圖片,和二次元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隨着“動漫濾鏡”的廣泛傳播,網友們也開始想出各種奇怪的“使用方法”,比如cosplay成蜘蛛俠,幻想一下如果蜘蛛俠是日本動畫應該是什麼樣子,或者把這個濾鏡放在自家寵物身上,看着它們長出一張線條分明的臉。

雖然這個濾鏡還不能完美還原每個人的形象,如果稍微變化角度或者控制眼鏡的大小,都會使形象發生變化,但大部分人還是對此樂此不疲,有點像過年期間全民都在家裏立掃帚的場景。

這不是Snapchat第一個引起病毒式傳播的濾鏡了。去年5月,Snapchat推出的童顏濾鏡和性轉濾鏡同樣引起巨大反響,一下將Snapchat下載量推至全美照片和視頻應用類第1、全品類第4。全球下載量更是達到4150萬次,是4月的兩倍。

和這次的動畫濾鏡一樣,這兩個濾鏡也可以實時將人臉轉換成另一個模樣。童顏濾鏡可以直接把人還原成6歲左右的孩童,而性轉濾鏡則可以讓你看到自己“變性”之後是什麼樣子,有人把自己性轉成女生的照片放到社交軟件上,結果成了方圓百里最受歡迎的姑娘。

這些奇特濾鏡的背後,是Snapchat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究,爲了研發出各種濾鏡,過去幾年,Snapchat收購了多家技術公司。

2015年,Snapchat以1.5億美元的金額收購了一家烏克蘭的技術公司,名叫Looksery,他們利用一種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通過對面部的明暗區域對比,收集像素化數據,從而確定人物的位置,再通過定位面部特徵,利用計算機制作出一張3D面具,疊加在屏幕上,並且實時追蹤用戶的運動軌跡,這樣就變成了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狗鼻子,狗耳朵。2018年,Snapchat還推出一款利用聲音交互的濾鏡,聲音越大,濾鏡光環越亮,且濾鏡移動幅度也越大。

到現在,獨特的AR濾鏡已經成爲Snapchat吸引用戶的重要方式,2020年6月,Snapchat官方宣佈其AR功能日活用戶超過1.7億人。此外,Snap還透露目前第三方Snapchat濾鏡已經超過100萬個,兩年前這一數字僅爲10萬。

爲什麼Snapchat對濾鏡如此執着,這可能和我們爲什麼如此喜歡這些濾鏡的原因一樣,核心就是兩個字“社交”。

回顧過去幾年的移動互聯網,針對虛擬形象的互聯網產品總是反覆出現,從最早的QQ秀,再到2014年的“臉萌”,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末,一款由韓國SNOW公司出品的捏臉社交軟件ZEPETO。這款軟件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捏臉系統,無論是從臉型、髮型、五官,還是眼影、睫毛、口紅色號等等,用戶都可以隨意選擇,還有各式各樣的衣服可以購買。

當你設置好自己的虛擬形象,還可以和其他人的虛擬形象在線合影。合影的背景圖,人物的大小和位置也可以自行替換。如果誰在妝容、穿搭上獨具一格,就會像“網紅”一樣,引來大量的粉絲關注並與其合照,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交閉環。

一款社交產品的核心就是通過關係鏈和內容,提升用戶活躍度。而用戶活躍度主要通過三個維度實現:表情、動作和聲音。無論是Instagram、Snapchat,國內的快手、抖音,都是遵循這個邏輯,通過各種方式激發用戶主動進行表情和動作交互。

有人曾提出,好的社交產品或者好的社交功能屬性除了滿足用戶的信息性需求外,還離不開對用戶四種需求的滿足,分別是愛與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以性爲基礎的好奇心的需求以及娛樂的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有趣的濾鏡恰巧能夠滿足這些需求,這些濾鏡給了用戶展現自我的機會,尤其是每個人對自己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遺憾,但在濾鏡之下,那些真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完美”身材和容貌,都被悄悄隱藏起來了,呈現在鏡頭前的,是一個更完美版本的“自己”,這在不知不覺間滿足人們內心的小小虛榮和慾望。

早期的虛擬形象:QQ秀

再加上每個人都在現實生活中積攢了大量的壓力,通過一個完美的虛擬形象,也滿足了人們對“第二人生”的嚮往,以短暫地逃避現實世界中的種種問題。

緊接着,產品又爲用戶提供了一個可以將這個“完美自己”分享出去的渠道,這又滿足了人們社交的需求,濾鏡成爲了羅振宇口中的“社交貨幣”。有時候拍攝出來的內容不重要,“分享”才最重要,在這個傳播分享的過程,人與人之間逐漸建立起了新的聯繫。

然而從長久來看,這種流行內容的傳播持續性總是很難保證,互聯網的熱點來得快,去得也快,這也是爲什麼Snapchat這樣的公司一直持續地創作新濾鏡的原因,雖然一個濾鏡可以在短期內製造爆點,但難以將其流行轉爲長期可持續增長動力。

唯一不變的,可能只有人們本能的好奇心,以及表達自我的強烈慾望,只是想要點燃它,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全現在原創稿件。歡迎轉載,請後臺聯繫。

+信疑兩茫茫:重訪“李星星”案援助者

+走進植物人的世界:像植物一樣活着,植物般枯萎

+獨家|四個“春天”的告別:一個武漢新冠逝者家庭的生死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