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中後期,反清起義風起雲湧,天地會和太平天國是其中兩支主要的力量,雖然兩者最終都被剿殺,但不同的是,太平天國轉戰了十八個省,北伐一度打到京津,堅持了十四年,差點滅了清朝。而天地會起義次數十分頻繁,卻往往旋起旋滅,只留下無限遺憾。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究天地會歷史,要早於太天天國,在乾隆年間就不斷組織起義,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林爽文起義、大成國起義、昇平天國起義、大洪國起義、小刀會起義、延陵國起義等,縱觀這些起義軍,比起太平天國,都存在幾個較嚴重的問題——

一、起義目標不明確。在小說影視劇中,我們看到的天地會的宗旨都是爲了反清復明,驅除韃虜。現存的天地會會簿和各種詩歌對答中,也充斥着反清復明的內容。然而天地會結會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據清朝抓捕的天地會成員交代:入會的目的並非爲了反清復明,而是在打架鬥毆時可以有人幫忙,不受欺負;在行走江湖遇到搶劫時,只要對出暗語,就不會被搶;拉人入夥,還能得到他人的酬謝。

正因爲沒有明確的宗旨,天地會成員有的四處搶劫,佔山爲王,成爲真正的盜賊,比如曾與太平軍交戰多年的清軍悍將張國樑受招安前,就是天地會的盜賊。正是因此,天地會很難得到民衆的支持,更多的民衆加入團練,一起圍剿義軍。而在長期的戰鬥中,天地會內部也產生了分化,有的主動加入了太平軍,有的只是保持合作,也有的甚至投靠清軍,幫忙圍剿太平軍。

而太平天國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推翻胡虜,建立天國。

二、人員成分很複雜,缺乏規範的組織架構、互不統屬。

天地會產生於遊民社會,成員間有的互不相識,靠歃血爲盟、義結金蘭的方式組織到一起。因爲祕密結社的性質,他們的父母、妻子、宗族可能都不知道,得不到任何支持。

而天地會成員彼此之間並無太深的感情,各股之間也互不統屬,只是合作關係,雖然人數衆多,戰鬥力卻極差。形勢大好時一呼百應,在面對挫折時往往各自逃命。

廣東各地天地會幾十萬會衆圍攻廣州城失敗,潰散,被清軍四處追殺,血流成河。殘餘勢力有的逃入廣西、有的進入湖南。

朱洪英、胡有祿、何賤苟等股天地會,長期流竄於湖南、廣東、廣西邊境,打得過就打,打不贏就跑。他們曾合作建立過昇平天國等政權,但頭領們仍是各自稱王,朱洪英稱鎮南王,胡有祿稱定南王、何賤苟稱普南王。他們一度擁兵好幾萬,聯合何祿、陳金江等部義軍攻入湘南,試圖北上會合太平軍。他們沿途佔領郴州和多個縣城,附近天地會也紛紛投奔,但在湘軍王鑫、劉長佑部的攻擊下,立刻崩潰。胡有祿、何賤苟、何祿相繼犧牲,陳金江、朱洪英等人逃走,義軍幾乎全軍覆沒,湖南本地天地會義軍也被血腥鎮壓,義軍女元帥許月桂、許香桂等慘遭凌遲。用烏合之衆來形容天地會義軍也不爲過。

陳金釭所建立的大洪國發展正盛時,卻遭部下叛變,身死國滅。

而大成國起義軍雖佔據了半個廣西,堅持鬥爭十年,最終仍然失敗。

太平天國的人員主要來自貧困山區的農民、燒炭,往往是同一個家族所有人都燒掉房子、帶着財物一起入夥,幾乎沒有退路。從將領到士兵之間彼此常有親戚關係,這也使得他們在作戰時,十分團結,悍不畏死。

三、缺乏嚴明的紀律

太平軍軍紀較嚴明,也能得到羣衆支持。而天地會義軍因爲各股互不統屬,也無法通過紀律來約束。雖然入會時也立下各種誓言,但只是強調忠誠、兄弟義氣,在行軍打仗時,搶掠、濫殺現象就難以避免了。雖然有的義軍也懂得劫富濟貧,但無法通過規章制度約束成員行爲,更無法保障佔領區羣衆利益。正是因此,天地會義軍一向被稱爲會匪。

總結:正是因爲天地會無明確的奮鬥目標、成分複雜、無組織、無紀律,與清朝鬥爭了近二百年,犧牲無數,卻無法取得成功。但在後期,天地會勢力也日益龐大,最終成爲辛亥革命的主力,成爲清王朝的掘墓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