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林偉萍

精彩摘要

平臺必須有原生的價值,這樣的平臺纔會有自己“滾雪球”發展的動力,纔會成爲一個真正的非常有益的事物。

站在更長遠的局面上,我覺得平臺的壟斷格局一定會被打破,我不相信有長久的壟斷。打破壟斷有兩點:一個是初心,一個是創新。

有沒有可能在大企業外有創新?在這個問題上我很樂觀,大企業到一定階段永遠有它組織的桎梏。

在9月23日舉辦的“2020中金數字經濟論壇——平臺經濟專場中”,中金公司研究部電信、軟件互聯網、教育行業首席分析師錢凱與高瓴資本合夥人黃立明從投資角度探討了對平臺經濟的看法。

以下是論壇部分對話實錄摘錄(精編):

有原生價值的平臺纔有“滾雪球”的能力

錢凱:你們做投資是如何看待平臺型企業的?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平臺企業,從投資角度,該如何辨別一個平臺型企業的成或敗?我們的着眼點該放在哪裏?你們比較關注哪些細節指標?

黃立明:所謂平臺,上面肯定有參與者。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平臺有兩種,一種是某一參與者的價值以其他參與者參與爲前提,企業有多邊的社交網絡平臺,每個參與節點都是定製的,例如買或者賣,或者其他的對等功能。另一種是,平臺自身有極其強大的能力,對每個參與者都是賦能型的,大家都在平臺上面拿到自己的東西,直接跟平臺發生關係,也會回饋平臺,就像現在的開源、XForce都是這樣的平臺。

現在講平臺的人很多,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千萬不能爲做平臺而做平臺,你首先要界定的是,平臺對參與者的價值到底在什麼地方。例如,有的To B平臺的確能夠爲參與者帶來非常直接、非常明確的價值,並且隨着平臺的擴大帶來的價值會越來越厚,然後平臺又能讓渡給參與者更多的利益,從而形成一個越來越高的競爭門檻。

我經常會問創業企業一個問題,你所有的核心能力是你做成平臺之前就有的,還是做成平臺之後纔有的?你說投100億,把人通過補貼等等都拉到(平臺)上面,以後這個平臺有極大的規模經濟效益,有極大的網絡效益,但這個本身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你能用你的產品初心,從一開始就能夠讓客戶願意加入到平臺,用一種可持續的方式成爲平臺的一員,然後再在這個平臺上參與節點之間互相加強的過程。

因此,一個平臺首先必須對這個平臺上的參與者有直接的價值,而這個直接的價值本身不太依賴於平臺目前的大小,它必須是原生的價值所在,這樣的平臺纔會有自己“滾雪球”發展的動力,纔會成爲一個真正的非常有益的事物,不能把平臺當門檻,是你的門檻使你才能成爲平臺。

平臺的邊界在於自身的能力和組織

勝出方對所處賽道“贏家通喫”

錢凱: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怎麼看平臺經濟?平臺是邊界越大越好嗎?什麼纔是相對合理的平臺邊界?

黃立明:平臺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平臺邊界的約束條件是什麼;第二平臺邊界無限擴張好不好,這是一個價值判斷。

其實平臺的邊界,最重要的是平臺自己的能力,到底能夠幫你的參與者做哪些事,包括高總提到的高頻、低價、標品,這就是現在的技術能力最容易滿足的事,它能夠在這個事情上極大的降低平臺參與者的搜索成本,滿足用戶需求。爲什麼高價的需要服務的滿足不了?因爲一個機器不能像人一樣爲你提供貼身的、貼心的服務,今天的搜索技術、識別技術本身還不能把非標品的東西做全方位的展示,這就是技術能力導致的平臺能力的邊界。

包括我們看到很多的電子商務,比如很熱的生鮮,爲什麼大家都集中在高端的生鮮領域,價錢都很貴,是因爲它背後的處理技術沒辦法按照1/3的價格來弄,損耗率太高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它的上游——農業本身就很難數字化。這都是能力本身導致的平臺邊界擴展的東西,只有當你自己的技術能力足夠多的擴展,在這個技術能力上能衍生出讓消費者或者參與者覺得足夠有價值的產品,你的TIM就會不停的擴大。所以平臺的約束,第一個就在於能力。

賽道是會有競爭的,有可能一個賽道里有兩個平臺,每個平臺的經濟價值和規模都會受到壓制,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很難達到均衡,最後可能還是一家獨大。所以競爭當中,最後比的還是能力。

第二是當平臺越來越大的時候,往往平臺會產生異化,它也會限制平臺能力的擴張。這個問題我想留在後面壟斷部分講。從平臺組織者的角度怎麼不讓這個平臺的價值異化是很重要的,當平臺用戶的規模從1萬到10萬,到100萬的時候,平臺運營方還能不能按照初心,非常一致的、持久的、不折不扣的提供原始價值,這是平臺邊界經常被忽略的。比如一個主打性價比的組織就不可能在高價、高利潤率的藝術品或者類似產品裏做的特別好。

相反的是,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小米可能做不了蘋果的事,蘋果做不了小米的事,這牽扯到組織基因的問題。牽扯到組織裏邊管理的資源調動、人才的適配等等,所以能力和組織是平臺邊界最主要的方面。

最後,能力和組織上的勝出方基本上會把一個賽道拿的差不多。當然這跟我一開始說的平臺有兩類,一類是以多邊參與節點,加入者多少爲平臺的;還有一類是一個基座單向跟上面所有的參與者進行交互。這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也涉及到客戶的特性,特別是在To B、軟件領域裏會形成寡頭市場,最典型的就是雲。例如,美國的雲市場亞馬遜AWS也是寡頭市場,在很多的軟件領域Xforce這麼牛,CRM裏面也只有20%的市場份額,這跟平臺原來定義的時候屬性就會有些關係,主要的邊界就是這三個考量。

沒有長久的壟斷

大平臺之外仍將有創新空間

錢凱:很多平臺形成了非常大的優勢,甚至形成了壟斷。那平臺經濟中的壟斷到底是好是壞,壟斷到底是壓抑了創新還是解決了效率?

黃立明: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價值判斷問題。今天這個世界肯定馬太效應是在加強的,技術本身突破了很多邊界,讓馬太效應可以放大,比如原來百貨公司時代做的再厲害也就這麼幾個點,流量就這些。現在做淘寶、京東、拼多多,理論上流量是無限的,所以從技術上先解決了馬太效應的問題。

今天的資本則在加劇馬太效應的,只要看到有一點點苗頭,數據找上來,資本進來,有了錢、有了人、有了隊伍很快就起來了。所以大家看,過去的價值創造,美國過去十年最主要就是在FAANG,中國整個股市的價值創造,工商銀行市值就在一兩萬億。但是阿里、騰訊、拼多多、美團的價值創造太大了。馬太效應肯定是在加強。

從長遠看,關於平臺的壟斷問題,第一個壟斷,站在更長遠的局面上會不會被打破,我覺得一定會打破,我不相信有長久的壟斷,如果人類社會有一個東西說我壟斷下去,萬古以恆,那就是人類社會的終結。打破壟斷或者怎麼出現壟斷格局的變遷,其實是兩點,一個點是初心,一個點是創新。初心的問題剛纔已經講到了,就是一個平臺的異化問題,失去了初心的壟斷容易會打破。比如當年的零售品牌,爲什麼互聯網導致了品牌的分散化?爲什麼互聯網時代,耐克、阿迪達斯沒有倒,是因爲他還在不斷的Deliver好的產品。

消費領域這個事的變遷就告訴我們初心價值是需要很細膩的觀察的,淘寶觀測到了“省”這個字,淘寶解決了“多”和“省”的問題,規模效應有了。京東一開始解決“快”的問題,當快還是巨大痛點的時候,建了物流,一天送貨。京東和淘寶把這個事幹了,按照任何概念都不會再出現一個新的平臺了,爲什麼還會出現拼多多?拼多多解決的第一個是好玩的問題,是一個遊戲化的電商,突然讓我給你發個鏈接,我們倆社交活動,大家一開始搞拼多多的時候會覺得它是遊戲化電商,是購物的另外一面,在多快好省這四個字之外,還有好玩。當然如果僅僅好玩拼多多也走不到今天。好玩這個事繞了一圈,還是爲了省。所以慢慢從一個好玩兒的遊戲化電商、社交化電商,又回到本質,是最優性價比的電商。以後會不會有多快好省的新組合?我覺得還是會有,看大家做的程度,今天電商裏還有,就是對初心的觀察。

壟斷了之後,規模大了之後第二個問題就是創新。你沒有實質性的創新是不能比別人Deliver一個更好的產品。有沒有可能在大企業外有創新?在這個問題上我很樂觀,大企業到一定階段永遠有它組織的桎梏。今天我們看到谷歌作爲一家20年不倒的企業,可以感覺它人到中年了。我們企業投了兩個公司,一個是Zoom,一個是Snowflake。最近美國最火的兩個股票。Snowflake爲什麼沒從AWS裏面出來,Zoom爲什麼沒從WebEx出來。這兩個案例讓我更加堅定的相信創新是可以在壟斷大廠之外產生的,壟斷大廠不能天然認爲所有的創新都在我這裏。而且當它走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不是它的技術底蘊,而是它的架構本身、它原來DNA本身,會讓他無法創新。如果對創新有堅定的信仰,我覺得對壟斷這個事本身,從長期來說不一定會那麼的恐懼。當然所謂顛覆者恆被顛覆,今天的顛覆者,明天從技術上、從初心上,一定會有它的顛覆者出來。

今天在我們討論的語境裏“壟斷”這個詞天然被我們賦予了很多負面含義,但是我覺得壟斷可能在從一個壞詞走向中性詞。正是因爲技術的快迭代讓這些壟斷者始終看到了來自未來的威脅,這也倒逼它多多少少更好的去堅持自己的初心。今天京東、淘寶,因爲有不停的新技術出來,所以他們依然還是有初心的組織。微信已經這樣壟斷了,它沒有在微信上搭載那麼多的對用戶產生騷擾的但是可以幫他賺到更好錢的產品,爲什麼?他們始終對價值感還是有敬畏之心。

我最後想澄清一下,我長期堅信初心和創新一定會產生新的顛覆者,在我們可見的視野裏,我認爲壟斷不是那麼一個可怕的名詞。

數字經濟在投資領域仍難完全取代人力

錢凱:投資企業比如高瓴資本會不會成爲平臺型企業,會不會有這個趨勢?另外,數字經濟從長期來看,從我們投資公司的角度來講,二位覺得未來會有哪些比較大的改變?

黃立明:實話實說,第一個問題我不知道答案,所以我就不多說了。第二個問題,到底數字化經濟會不會讓我們失業。現在實際已經在發生各類基於數據分析基礎的交易,在取代人的交易,而且已經讓現在的估值體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只要這個業務計算機能夠理解的,例如,大量的資產配置計算機已經在做了。但是另外一方面,在於投資裏面我們講Conviction Deal和Consensus Deal,一個是基於自己的深度判斷建立的Deal,一個是基於Consensus,計算機能做的還是在Consensus Deal上面,而不是在Conviction Deal上面。所謂的Conviction Deal,我們是跟企業家一起憧憬的未來,我們跟企業家有很多的互動,我們有很多未來如何創造價值的想法,這些東西至少在我的職業生涯的可預見未來,這個事還不會發生。這就是留給我們這些投資人,可能也是利潤最豐厚的,也是整個投資生涯中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我們一直說與誰同行,比去到遠方更重要,如果我們有幸做Conviction Deal,我們有對科技的Passion,我們有對企業家的信仰,我們有對未來的信仰,這可能是機器不會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