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9月25日晚上19时30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C座报告厅举行,26位作家和5位翻译家上台领奖。

据了解,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创设于1981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它的根本宗旨就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促进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骏马奖包括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奖、翻译奖六大类,每个奖项均有五篇代表作品获奖,并产生了哈森、龙仁青、铁来克.依布拉音、牙生.赛依提、朱霞等五位优秀翻译家。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当晚的颁奖典礼致辞中透露,这些优秀代表中,有几位并非专业从事写作,有的是民警,有的是中学教师,有的在草原上经营着一家小小的餐厅,有的则一直打工,刚刚成为签约作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在勤勤恳恳地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以后,在灯下、在寂静和寂寞中坚持着另一种跋涉。“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支持着、激励着他们,是对文学的爱,是对文学所承载的那些珍贵价值的坚守与追求,这也正是我们所有以文学为志业的人们的初心。”铁凝说道。

在授奖词中,作家冯良的长篇小说《西南边》被称为具有史诗品格,在时代巨变中展现凉山彝族人民创造新生活的历程,壮阔从容,充满着纷繁独特的声音和色彩;海伦纳的《青色蒙古》则是悠长婉转的草原长歌,其诗性的风格承载着蒙古族文学的抒情传统,同时对传统的现代转化做出了精湛探索。

另外,红日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书写脱贫攻坚的山乡风云,以纪实之笔生动刻画人的性格与事的肌理,真切地记录新时代的新人步伐;梅卓的《神授.魔岭记》则向伟大的《格萨尔》致敬,游弋于现实、历史与传说之间,穿行于实相与虚相之间,展现着藏族文化的神奇博大。

中短篇小说奖中,李灼热的《人间消息》创造了一个兼具地方性和普遍性的美学空间——“野马镇”,爱恨生死,热烈而坚韧,是对民间精神的深情礼赞;段平的报告文学《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则将枯燥的科研生涯提炼为引人入胜的戏剧,立意高远壮阔,结构纵横捭阖。

马占祥的诗歌《西北辞》中,人的生命被推至现代性的追问中,锐利而轻逸、敏捷而质朴的诗句呈现着刚硬而柔软的精神气质;朝颜的散文《陪审员手记》,纳世道人心于笔底,既有冷静的剖析,又有温厚的体恤,在艰深幽微的道德体验中体现着畅达的智性之思。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张恩杰编辑/贺梦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