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究竟该不该打?三个月的时间,中国军队最精锐的部队几乎在这里全部被打残。三个月里被歼灭三十余万人,而且是最精锐的部队,包括所有的德械师。很多污蔑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搞人海战术才取得胜利的,要知道,朝鲜战争打了三年,志愿军总共才死了三十六万人,这里可倒好,三个月就全赔进去了。

要知道军队的训练补充是需要很长时间训练的,不是有人拿上武器即可。那么你精锐丢失这么快无论如何也是补充不上的。所以后面,国民政府想要执行以空间换取时间,搞持久战战略时就非常的被动,全军被日军追得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最后只有靠着炸黄河堤坝,才稳住了战线。

态势搞到如此被动,很明显不能只怪日军的武器好。整个淞沪大战,国军损失最大的时间段在后期,这时只要按预定计划有序撤退,就可以避免重大伤亡,这样既完成了掩护工业撤退到后方,吸引日军改变进攻方向,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大伤亡。

但是为什么没有?撤退时军令没有定数,朝令夕改,搞得军队无所适从,最后人心惶惶变成溃散造成巨大伤亡。主要原因还是蒋介石总是坚信美英会介入,他凭什么有这种信心?美英为何又最终只是旁观?

这时是1937年8月,这时,欧洲的德国已经发展得非常强大,经济上科技上武器装备上已经完全可以动手了,可他们没有。1939年9月,德国才开始闪击波兰,为什么?而对美英而言完全没有其他方向的掣肘,他们为什么没有介入上海这边?所有这些还要从更深层分析美国战略才能看出根本原因。

当时苏联的快速崛起,加上苏联是要打到资本家,拿走资本家财产的政治属性,使得整个西方世界把苏联视为最大的洪水猛兽,必欲灭之而后快。美英的战略是在欧洲以大量的资本扶持德国,并特别看重了战争狂人希特勒,想到达成苏德两家的火并,就是我们常说的祸水东引,这个他们是达成了。

但是,其实当时世界远没有这么疯狂,德国那么多优秀的战略家,当然知道苏联的强大,贸然动手,完蛋的肯定是自己。所以必须给德国创造可以动手的战略背景,所以,在东方扶持一个可以扮演夹击苏联的势力,成为美英的优先战略考量。其实他们最初看重的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蒋也心知肚明意义配合,所以才有那个张学良对日本不敢怎样,却有胆子跟苏联动手的怪事。这个其实是向美英交投名状,表忠心,你看,我确实是可以完成这个角色的。

当然,要是美英真的像扶持德国一样扶持国民政府,那中国肯定也会因此崛起,这就是蒋介石的算盘,但是这个算盘太一厢情愿了。中国体量太大了,中国强大后,估计会是个比苏联更难对付的对手,而且中国的战略家稳重而且目光深远,难以控制。所以日本这个充满了战略短见的战争狂人的小国,就开始进入美英战略家的目光。

让日本拿下中国相当之一部,然后以德日可以夹击苏联这样一个战略背景,诱使德国下决心进攻苏联,变成为了最后的战略考量,同时因为日本毕竟是小国,以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国家,短期内日本根本无法消化侵占的领土,最后又可以借着中国的手扑灭日本,而中国,经过这样规模的战火后,基本上也丧失了所有的发展时间,最后也只能落入美英的手中。这可真是完整的锁链式的绝妙构想,而且美英还把这个构想完成了。可怕吧。

而蒋介石呢,自从1927年4.12政变后,一直是以美英为总后台,为什么他反共如此疯狂,主要也是演给美英看,所以他也一厢情愿的认为美英一定会出手干预,他没有想到事情有变,他在中国政坛上表现出的老辣残忍,使得美英战略家深感忌讳,在不动声色间调整了方向,把他卖了。

所以,淞沪会战失败后,整个西方世界都是在看笑话,一丝毫援助也没有,所以,所谓的西方搞绥靖主义是表象,玩战略连环计才是真章。

苏联呢?对美英的奸计当然知道,所以淞沪战败后,唯一大力支援中国的就是苏联,一亿五千万美元的经援,几十个苏械师的装备的快速到位,这才使蒋介石稳住了阵线不迅速垮台。

日本呢?对美英的用意也心知肚明,所以才会有那个什么38年的张鼓峰战役,39年的诺门坎战役,你说38年时,日军打武汉就已经耗尽了机动兵力,有力量拿到前线尽快解决中国不好,他和苏联打起来干什么?两线作战的危害他们不知道?其实这就是日本向美英表示,我可以完成为你们挡住苏联,夹击苏联的战略,你们要支持我。

看清了以上,就知道淞沪会战被美英抛弃的根本原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