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艰苦,爬雪山、过草地死伤无数,无数恶战最后到达陕北时中央红军只剩下七千余人,所有这一切给了很多人一个印象,认为红军在长征中,在战略上一直是很被动的,最后虽然在陕北安定下来,也只是恰巧陕北那里还有红军最后一块根据地。毛主席纵然又极高的军事才能,也只是保住红军没有完全溃散而已。

其实,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整个战略态势曾经彻底翻盘,甚至可以说,几年内拿下整个西北都不是什么难事。

红军在长征时那么困难,在过湘江后,在进入陕北前,为什么不溃散,这是很多人疑惑的问题。这里面固然是红军的信仰,但毛主席的超高的军事才能,也是广大红军指战员的信心不散的原因。

一二三次反围剿,从三万对十万,到三万对三十万,打的蒋介石威风扫地,打得红军信心百倍。虽然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势力的控制下失败,但是毛主席还在,整个国民党势力中,就没有人是主席的对手。这一点在遵义会议后,很快就展现出来,红军在几十万敌军的围剿下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在过完金沙江,和四方面军会合后,事实上当时红军的战略态势已经完全翻盘。

电视剧里的张国焘

当时红军两部加起来已有十万之众,当时军委的计划是,迅速向北拿下松潘和平武,然后占领整个川陕甘的广大地区。而这时在这一代布防的胡宗南主力还没有过来,拿下这两地,打开北进突破口是很轻松的事。1943年国共合作时期,胡宗南在重庆时就说过:“当时我们的人很少,我的司令部设在城里的一座庭院里,我记得我曾想,要是我被抓住,该怎么办?我想起了周恩来老师,他会关照我的。”

胡宗南的心态无疑也证明了这种极为有力的态势。而中央红军长征以来一直的追兵薛岳部,这时还被挡在金沙江对岸。红军真正是处在一个重兵居于对方的无人之境的位置。

而一旦迅速北进,会出现什么样的态势呢?我们可以看看后来陕北红军东征打阎锡山,以及西路军打马步芳就知道了。

东征,陕北红军才一万四千人,就把整个阎锡山集团完全压制,以至于阎锡山冒着被蒋介石吞并的危险,请求中央军入晋。那么,若是十万红军在此,扫平山西是很快的事,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中央军入不入晋的事。

西路军看似失败,但是其刚开始时的一路势如破竹,以及后面苦战时双方的表现,当时的徐向前判断,只要把四方面军留在陕北的一万多人调过来,就可以完成在河西走廊这里站住脚建立根据地。

那么若是十万红军北进,打掉整个马步芳集团都是可能的,至少拿掉他的主要地盘没有问题,一次红军向西打通新疆接通苏联也不是难事。那,接下来面对抗战,红军就可以直接得到苏联补给了,这种前景真是好的不敢想象。

陕西这一块,还有就是张学良部,很多老红军的回忆都说,当时的东北军士气极度低落,战斗力很差。而当时陕西最富饶的地方全都在张学良手里,以至于,当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很多人,包括林彪,都希望往南发展,打张学良。

纵观当时的西北地区,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止红军迅速发展,一旦红军北进,在37年7月前,拿下整个西北,以此成为红军的大本营都不是什么问题。马家军三部纵然能暂时不全军覆没,拿掉他的主要地盘没有问题。

所以,长征,并不是我们很多人一直以为的,红军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当时,拿下泸定桥,过了雪山,和四方面军汇合后,红军的整个战略态势事实上已经彻底扭转。

毛主席确实是挽狂澜于既倒,不搞清上面这些,就无法真正了解长征,无法了解毛主席完成了怎样高明的战略。

那,为什么当时的红军没有立刻北进呢?当时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在战略判断上极为悲观,不敢走这种大手笔棋,同时,他那时急于夺权。所以当时红军6月14日会师,然后一直在开会扯皮,一直拖到8月,足足耽误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给了蒋介石调整的时间,胡宗南的增援上来了,各险要地区的工事也完成了,薛岳部也终于赶了上来,红军重新落入被围追堵截的险恶态势

这样,才有那个非战斗减员巨大的过草地。过草地,本来是不需要的,这一点虽然是完全没有争议的事实,但是竟然很多人不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