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期間的1951年夏秋防禦作戰中,我47軍141師422團奉命防禦鐵原金化這個三角地帶以西的天德山陣地,天德山距離南朝鮮首都漢城直線距離僅有20公里,坐落在臨川以北的臨津江東岸,是一處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這裏也成爲了美軍重點的攻擊目標之一。

▲美軍坦克在朝鮮

1951年9月29日,以美軍爲首的“聯合國軍”在其夏季攻勢結束後沒多久,就又對我軍發動了規模更大的秋季攻勢。美3師2個團,在20多個炮兵營和60多輛坦克的支援下,向我141師的夜月山、天德山至大馬裏一線陣地展開輪番猛攻,我軍依託工事和縱深的炮火支援,頑強防守,一步不退,多次擊退了美軍的攻勢。

▲我軍在攻擊

10月1日上午,美3師15團和美騎1師一部,再次在10個炮兵營、25輛坦克和12架飛機的配合下,向我天德山陣地又發起了猛烈進攻。422團2營5連官兵頑強抵抗,與美軍激戰10多個小時,共擊退美軍11次衝鋒,斃傷敵軍300多人。次日,爲了扭轉被動局面,5連組織了精幹的小分隊在敵軍氣勢洶洶地向天德山陣地撲來時,在我軍炮兵的掩護下主動出擊,向敵軍的側翼發起衝擊,斃傷敵軍80餘人,迫使敵人的攻擊草草收場。

▲我軍重機槍陣地

從10月3日開始,美軍改變了戰術,在強優勢的空炮火力掩護下,以天德山爲重點,全線向47軍防守的南起高作洞,北至天德山的長達30公里的戰線連續實施連、營規模的集團攻擊,妄圖以此造成我軍顧此失彼,再趁虛而入。但守衛天德山主峯陣地的5連在面對優勢美軍的攻擊時,表現出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接連擊退美軍多次攻擊。在彈藥耗盡後,就用鐵鍬、槍托和石頭與衝上陣地的美軍展開激烈搏鬥。與進攻的敵軍反覆爭奪陣地,美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僅佔領我1個排駐守的前沿陣地,而天德山主峯陣地及418高地均控制在我軍之手。

▲大口徑機槍威力巨大,在防禦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此時防禦天德山的5連部隊已經傷亡殆盡,連長也犧牲了,指導員組織僅有的2名傷員和1個通訊員繼續死守陣地,終於在兄弟部隊的增援下和炮兵的支援下,將美軍再次擊退,在4天的戰鬥中,全連斃敵800餘人,對整個防禦戰的勝利起到突出作用。隨後5連撤出戰鬥,由其他部隊接手。

10月5日12時,47軍鑑於我天德山等陣地已被美軍三面包圍,且後勤無法及時將炮彈運上來等不利情況,遂命令422團撤至天德山以西的334高地及其以北葛峴洞、芝山洞、五里亭一線,重新組織防線繼續抗擊美軍進攻。在長達6天6夜的激戰中,我422團部隊每天都要抗擊美軍在大量航空兵和炮兵掩護下發起的10多次進攻,在陣地表面工事完全被炸成平地,人員大部傷亡,且彈藥一再耗盡的不利條件下,仍然堅守住了大部分陣地。在天德山防禦戰鬥中,我軍共斃傷美軍4500餘人。

▲我軍炮兵在夜間轉移大炮

在這次戰鬥中,除了我步兵部隊表現一如既往地勇猛外,我軍炮兵也開始在陣地戰中發揮出極大的作用。防禦戰中我軍炮兵多次以密集的炮火對敵人的進攻隊形進行攔阻射擊、對敵軍的集結地域實施覆蓋射擊,這還是開戰以來的第一次。我軍炮兵還首次對美軍的炮兵進行了壓制性射擊,取得了極好的效果,使得一向遠離前線的敵軍炮兵也切身感覺到了我軍炮兵的威力,一度使得敵炮兵驚惶失措,也使得敵人炮兵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直接在暴露陣地上向我軍射擊,其氣焰大爲收斂。這一仗也表明炮兵已經開始逐漸成爲了抗美援朝戰爭的主角。

▲我422團5連被上級授予錦旗

1951年11月2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422團5連“天德山英雄連”榮譽稱號,並記集體特等功。

參考資料

《抗美援朝戰爭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步兵47集團軍戰史》

編輯/周洪新

更多當代歷史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