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五號《掃毒2:天地對決》就和觀衆們見面了,在2013年由陳木勝導演的《掃毒:掃毒》首次出現在銀幕之上,時隔六年之後掃毒將再次迴歸銀屏。

劇情回顧:在《掃毒:掃毒》中講述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三個好兄弟馬昊天、張子偉和蘇建秋的故事,他們同一個警隊裏致力於掃毒工作,在一次跨國任務中遭遇毒梟八面佛的反埋伏因而全軍覆沒。

三人的命運也因此而被改變,馬昊天和蘇建秋一直活在對張子偉的愧疚中,五年後故事發生了逆轉,張子偉在當年的行動中並沒有犧牲,而如今站在不同的立場,三人面臨着不一樣的抉擇。

這部影片中的三個人物,分別又劉青雲,張家輝,古天樂飾演,三位香港影帝的精彩表演將這三個人物表現得淋漓極致。在爲演員的演技所折服之於,導演陳木勝也以幽默的方式敘述了警匪這種老的題材,讓人耳目一新。

而《掃毒2:天地對決》由邱禮濤導演執導,邱導的電影生涯中可以用多產形容,他的電影中總會出現一些神來之筆,這部掃毒是否也會爲觀衆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上個世紀70至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間段中電影藝術蓬勃發展,每年電影的產量都在百部以上,出現瞭如周星馳,周潤發等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明星,百花爭豔出現了衆多的經典之作,香港也因此被稱爲是東方好萊塢。

香港電影的題材衆多,有林正英代表的殭屍題材,有王家衛的愛情故事,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在衆多題材中警匪片無疑是香港電影經典的代表。

警匪片的故事都是表現善惡之間的對決,在這些影片中善的一方是警察,惡的一方會是是毒販,黑社會,情節圍繞着雙方的博弈,這一情節從來都是警匪片表現得一貫套路。

香港的警匪片也被人們分爲三個派別,分別是新浪潮的寫實派,吳宇森的浪漫派,以及記錄歷史派。這三個類別各有特色,如新浪潮所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浪漫派則更加具有情懷,然而不管新潮派還是浪漫派都會出現時代的印記和社會現象,這是所有警匪電影的共同之處。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的人把《無間道》視爲香港警匪片的經典,也會有人更加偏好《英雄本色》,它們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產物,伴隨着那幾代人的成長。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一個思潮湧動的時代,香港最爲中國大陸和世界聯繫的紐帶,經濟活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而帶動了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電影也進入了黃金時期。

在進入千禧之年後,香港電影逐漸走下坡路,黃金時期每年百部以上的產量在之後的時間中每年減產,在2002年後香港電影年產量不足100部,曾經的東方好萊塢逐漸走向衰弱。

警匪電影也在這個大背景下江河日下,一方面它故事情節老套單一,另一方面他受到來自好萊塢衆多大片的衝擊。

警匪片在一定的時間中形成了固定的情節套路,在情節中存在着代表正義和邪惡的一方,他們互相較量,最後正義戰勝了邪惡,這是警匪片固定的情節。在發展中各導演也逐漸加入了新的因素,如從黑社會中加入了掃毒和臥底。

雖然有新的元素的加入但是香港的警匪片始終難以脫離固定的框架,逐漸的同質化,這種現在是追去經濟商業化所引發的結果。如當年王晶的《賭神》在1989年大受好評,隨後電影市場上就湧現了大量同樣題材的影片,它們故事情節大同小異,粗製濫造,這也是警匪片面對的同樣問題。

在這些影片中故事的情節存在一定的破綻,情節對於故事人物的塑造不夠,重點的情節都放在了正面角色的塑造上,觀衆早已經厭倦了這種固定模式。

另一方面忽視了反派人物的塑造,縱觀所有的香港警匪電影很難讓人記起什麼反派角色,其中的原因則在於反派在影片中缺乏魅力。經典的犯罪電影《七宗罪》中相信每一個看過的觀衆都會對兇手約翰印象深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劇情和細節的襯托下影片展現了一個個性鮮明的反派形象,鮮明的反派也凸顯了正面角色人物形象,推進故事的發生。

《掃毒:掃毒》則是典型的警匪片中的掃毒題材,當年導演以幽默的方式進行情節的敘事收穫了許多觀衆的好評。在今年四月份上映的由古天樂主演的《反貪風暴4》也給觀衆們帶來了驚喜,不過在衆多人看來這些都不過是“迴光返照”而已。

在進入新世紀之後觀衆們的選擇也在不斷增多,警匪片的打打殺殺和衆多好萊塢大片相比起來顯然魅力不足,在全球影視票房榜中佔據首位的是科幻片,這說明了現在觀衆對於電影選擇的偏好,這個時代在進步,電影也隨着時代而發展,警匪片給人呈現的新意不足註定很難在商業化的洪流面前立足。

影片的同質化,情節缺乏新意,外部的衝擊這些是警匪片沒落的原因,同時也是香港電影由盛轉衰的根源,電影不是故步自封,需要無數影視從業者革新探索。經典已銘記在人的心中,未來等待着無數人續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