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以“高水平開放 高質量發展”爲主題的2020年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近期舉行。共建“一帶一路”可推動我國經濟進一步融入全球,有助於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加速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戰略地位突出。

9月24日-26日,2020年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舉行。本屆海絲博覽會以“高水平開放 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展會設5大展區,其中,國際品牌展區、國際文化旅遊展區2大綜合展區爲今年首次設立。2020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及4個平行分論壇同期舉辦。博覽會邀請了51個國家和地區前來參展。

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新冠疫情令全球經濟“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中國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9月24日舉行的“2020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上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可推動我國經濟進一步融入全球,從而增強我國在國際經貿合作中的話語權、影響力,有助於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中國商務部9月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至8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18億美元,同比增長31.5%,佔同期總額的17.2%,較上年提升4.8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籤承包工程合同額729.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60.2億美元,分別佔同期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的54%和57.9%。

今年以來,廣州有力地應對了疫情衝擊。根據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在論壇上透露的數據,1月至8月,廣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總額達1644.7億元,逆勢增長11.5%;“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來穗投資4.73億美元,同比增長70.9%。

“當前,美國對我國經濟、技術進行打壓封鎖,對中國製造和‘一帶一路’合圍打擊。我們不僅要及時揭穿,而且要沉着應對。”李毅中說,“我們還要看到國際產能合作競爭是日趨激烈的,一些國家對我國產能合作還存在一些疑慮或是誤解,我們要做好防範和化解。我國企業國際化運營經驗還不足,有成功也有失誤,監管體制機制還不適應,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加速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戰略地位突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發揮製造業的帶動作用

在2020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上,李毅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有特殊的區位優勢,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更是一箇中心樞紐,向西、向東、向南都可到達世界重要的經濟區,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粵港澳三地優勢特色明顯,互補性強。香港金融、商貿、海運、航空、科技等現代服務業高度發達,澳門旅遊業、會展經濟發達,港澳長期形成了與世界經濟密切相連的網絡。而珠三角工業、製造業優勢明顯,是整個大灣區製造業的主體。

“紐約、舊金山、東京等世界著名灣區有一個共同點——都有發達的製造業。”李毅中稱,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與東京灣區、紐約灣區相當,是舊金山灣區的兩倍;其製造業在GDP中的佔比爲21%,顯著高於其他三個灣區(約11%-16%),並且工業增加值總量遠大於其他三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全球吞吐量第三大的深圳港、第五大的香港港和第七大的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和航空市場規模領先。

由於受發展階段和歷史積澱等因素所限,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仍有一定差距。去年,中央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均強調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那麼,廣東省應如何建成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李毅中建議,要高度重視、充分發揮製造業對大灣區的支撐帶動作用;繼續優化製造業的產業結構,提升改造具有廣東特色的基建、汽車、石化、電子製造、家電等,培育發展能帶動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始終保持科技創新活力和實力;堅持擴大對外開放。

李毅中指出,在“一帶一路”合作中,要注意先進產能、先進技術的合作,將新興產業和優勢傳統產業相結合。合作雙方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進程中,對建立工業體系、基礎設施建設要求迫切,而我國工業門類齊全,實力雄厚,技術先進,具有工業化的經驗,雙方可互補;一些發達國家正在重振製造業,進行再工業化和結構調整,而我國一些行業已處於領先地位,通過雙向投資和先進技術的交流,可開拓市場,促進雙方的產業升級。

應推進體制創新

“過去,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和高收入,付出了比較大的代價,而這種負效應今天仍然在不斷顯現。比如,我們熱衷於簡單的加工貿易,而輕視以自主知識產權作支撐的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培育,熱衷於拿來主義,而一定程度地放鬆甚至放棄了對許多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祕書長範恆山在論壇上稱。

他說,這導致了我國雖然經濟總量增長很快,並且已穩居世界第二,但總體質量不高;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一,全球創新指數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但不少關鍵核心技術短缺,一些關鍵的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靠進口。

在當今世界單邊主義、霸凌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環境下,國內一些產業遭遇“卡脖子”的困境,加快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範恆山指出,作爲我國經濟基礎最好、開放程度最高、體制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應發揮帶頭作用,成爲“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和示範區。

“粵港澳大灣區推進高質量發展,首要的是實現思想創新。儘管粵港澳地區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但一直存在着行政分割、市場不暢、同質競爭、資源錯配等問題。”範恆山說。

他建議,大灣區要着重推進制度創新,探索將三地規則制度中可接軌、可打通的方面形成通行體制;全面清理一切不利於協同發展的政策、法規和做法,破除阻礙創新資源要素自由流動集聚和優化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建立具有約束力的、類法律的行爲規制,約束各地區的相互封鎖和不良競爭行爲。

現代服務業全球化加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論壇上表示,當前,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正在收縮,全球貿易投資和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正在收縮,同時可以看到一個新的趨勢——現代服務業的全球化加速前行,以及數字化轉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在全球加速前行。

2012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長7.8%,高出全球增速約3.7個百分點。2019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4153億元人民幣,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我國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以計算機信息服務、諮詢服務等爲代表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佔總額比重自2015年的27.3%提升至2019年的34.7%。

數字“一帶一路”建設也收穫了新成效。中國-東盟信息港、中國-阿拉伯國家網上絲路的建設全面推進。到去年年底,中國已經與137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22個國家簽署了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文件。網絡互通深入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建成跨境陸纜和國際海纜。

張燕生指出,中國提出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推動研發服務、技術服務、設計服務、資訊服務、人才服務、專業服務快速發展,也就是要推動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互聯互通。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30年,需求增長最快的將是現代服務業,包括生產型服務、生活型服務、公共型服務。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服務貿易逆差增長最快的三大領域爲:留學和境外旅遊,知識產權和技術交易,其他商務服務和跨境運輸。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將會對全球的教育市場、旅遊市場、知識產權市場、跨境運輸市場和電子商務市場產生長期、巨大、可持續的需求,粵港澳大灣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將因此迎來不一樣的前景和機遇。

(作者:和佳,翟少輝 編輯:李豔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