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指的是汉朝灭亡后到隋朝统一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从220年曹丕代汉起到589年隋朝灭陈结束,跨度三百多年,可以分成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四个时期,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

开启这段时期的是曹魏,得益于《三国演义》,这个政权为人熟知。从实际情况来看,曹魏虽然天下九州得其六,统一了北方,但南方同时还有东吴和蜀汉与之并列,曹魏并没有统一全国,为何它能够单独代表三国时期呢?

这就要说说古代的正统观念了。正统具有唯一性,按照君权神授的模子,只有一个皇帝才是真正的天子,只有他才是万民的领袖,神圣不可侵犯,这是皇帝用来维持统治的一个方法,用以保证自家王朝在道德舆论上处于制高点。

可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解决掉这个制高点,野心家们找到了更高的山头,那就是上古的禅让制,借着这个名头行篡位之实,标榜自己的合法性。

帝位禅让1.0版本是王莽开发的,可惜很快系统就崩了,两百年后,曹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发了2.0版本,并把他传给了儿子曹丕,由曹丕实施。

在这种制高点压制下,本就名存实亡的汉朝彻底灭亡了,接受了汉朝皇帝禅让的曹魏自然标榜正统。当然,标榜是没有用的,更靠谱的是实力,曹魏之所以能够成为正统,更主要的是因为曹魏的后继者完成了统一。

在曹丕称帝建国后,刘备也玩了一手称帝建国,理由就是继承汉室,如果刘备能够灭掉曹魏和东吴再次统一的话,毫无疑问,曹丕的2.0也将落得跟王莽1.0一样的下场。但事实上是蜀汉被曹魏灭了,2.0由此稳固下来。

蜀汉还有一个减分项,那就是为了联合抗魏,它承认了孙权的帝位,而孙权称帝的理由是汉室灭亡、天命无所属,蜀汉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

曹丕的2.0被司马氏拿去换了个壳子,回头就扣在了曹魏身上。266年,西晋取曹魏而代之。280年,西晋灭吴,彻底完成统一,宣告自己的正统性。

问题是,正统还讲究一脉相承,西晋的正统从哪来呢?显然是从曹魏,那曹魏就必须是正统了,所以《三国志》中曹魏君主都是帝,有本纪,蜀汉和东吴君主只有传。

西晋统一十来年,就陷入了激烈的内战,也就是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中原虚耗,从汉朝便开始内迁的异族纷纷反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在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后,316年,西晋彻底灭亡,西晋残余在北方的地方势力多被消灭,只有西北凉州还属汉地,而西晋宗室支属司马睿在江东建立了东晋,统治范围与东吴相当,这就是东晋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指的是西晋灭亡后相继建立起来的十六个比较大的政权,包括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前秦、西秦和后秦,除前凉、西凉和北燕外,均为异族政权,又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的百余年内,华夏大地历经烽火。一方面北方各政权打得如火如荼,前赵、后赵和前秦都曾统一北方大部分区域,前秦更是完全统一北方,还拿下了南方的蜀地,等同于灭吴前的西晋,可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瞬间分裂,混战再度上演,直到439年北魏灭北凉,北方再度迎来统一。

另一方面,南方的东晋可以说是最不甘心的偏安政权,数次北伐,想要收复中原,但结果都不理想,不过东晋347年灭成汉,总算有了统一的南方地盘。

到东晋末年,东晋来了次回光返照,当时北方北魏尚未统一,盘踞在关中的后秦与盘踞在山东的南燕已现颓势,而东晋在战火中磨练出一支精锐的北府兵,在主帅刘裕的带领下,晋军先灭南燕,再灭后秦,顺带还砍了一波试探的北魏。

可惜刘裕年纪大了,儿子又小(长子也才十岁左右),做不了曹操,只好自己当曹丕,刚打下长安不久,他就回东晋准备篡位去了,长安不久即被胡夏攻占,东晋北伐,竟为他人做嫁衣。

420年,刘裕代晋,建立宋朝,南朝开始,宋齐梁陈相继登场。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北朝开始,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二者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南北朝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整体情况是北强南弱,南朝宋开局时疆域不仅包括南方,还据有河南山东等地,到了南朝陈收尾时,长江成了界河,蜀地也已经易主,比之东吴还不如。

另一边,北朝已经孕育出了统一的霸主,北周先灭北齐,随后被隋朝取代,隋朝再灭南朝陈,完成统一,然后二十几年后灭亡,模式跟西晋非常相似。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步入中央集权制社会后最长的分裂时期,中间只有西晋统一了三十来年,长久分裂造成连年不决的战争,加上民族冲突与天灾影响,屠杀、瘟疫和饥荒肆虐,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