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真的戰敗了嗎?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們都誤解了

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真的戰敗了嗎?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們都誤解了

文史

在近代中國,有起有落,由於清政府的迂腐無能,西方列強肆意入侵,其中,甲午戰爭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甲午戰爭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在許多人心目中,認爲中日海戰以清政府北洋海軍的慘死而告終,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北洋海軍真的失敗了嗎?一個數據顯示我們都誤解了。

19世紀中葉,在西方工業文明的衝擊下,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他們學習了所有的西方方法,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綜合國力,因此,他們逐漸從最初的親華派向輕中國派轉變,最終演變爲“侵華派”,1894-1895年中日海戰是一個由“輕中國”向“侵華”轉變的過程,日本決意與清朝北洋海軍競爭,以達到“侵華”的目的。

在這場戰鬥中,北洋海軍損失了5艘艦艇,日本聯合艦隊在那裏表現不佳,從戰略角度看,這次海戰的勝利者應該是北洋海軍,他們以弱勝強,化被動爲主動,粉碎了日本海軍的野心,這場戰役的勝利者應該屬於北方海軍,然而,南洋海軍的不端行爲和失敗使形勢變得糟糕,否則,北方海軍的勝利可能會更加輝煌。

雖然北洋海軍被稱爲當時亞洲最強的海軍,但在海戰開始前,日本聯合艦隊的戰鬥力已經超過北洋海軍,當時,北洋海軍約有10艘軍艦參加戰鬥,其中日本12艘,北洋海軍180門,日本270多艘,此外,日本軍艦的馬力和噸位都高於北洋海軍,然而,北洋海軍的優勢在於質量,例如,日本只有一艘裝甲艦,而北洋海軍有4艘,重炮有24門,日本只有一半,小口徑火炮的數量是日本的兩倍多,然而,就射擊速度而言,北洋海軍要差得多,此外,日本擁有100多支速射炮,而北洋海軍只有20支。

然而,這並不是問題的根源,北洋海軍戰敗的原因主要是彈藥供應問題,當時,北洋海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炮彈質量低劣,即使有槍卻沒有子彈,他們怎麼能打架?在此前的豐島海戰中,“北洋”濟源艦的一枚15釐米長的炮彈擊中了吉野號,但炮彈穿過鋼板卻沒有爆炸,這使“基諾”號免於災難,否則,後來的1894-1895年中日海戰就沒有吉野的份了,在1894-1895年的中日戰爭中,定遠艦一枚30釐米的炮彈擊中了日本的“西京丸”,雖然這次被炸燬了,但西京丸由於偷工減料的威力很小,並沒有沉沒。

北洋海軍多次擊沉日本軍艦,但沒有一艘被擊沉,歸根結底,是因爲炮彈質量差,如果這些炮彈是真正的材料,而且炮彈供應及時,那麼北洋海軍很可能會贏得這場戰鬥,此外,北洋海軍總司令丁汝昌和他的士兵們生死攸關,他們認爲死亡是極其勇敢的,在如此惡劣的戰爭形勢下,他們仍然可以對日本聯合艦隊造成嚴重損害,使日本先從戰場上撤出,這樣的戰績怎麼會是災難性的失敗呢?

現在一百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中國不會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我們也要以史爲鑑,以史爲鑑,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