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1公斤的设备重量,就能获得1万美元的直接收益……”每次新员工入职培训会,杨春雷总谈起他的商业航天成本观。

在航天一院,“捷龙一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负责人”是杨春雷的一个名片,他还有另外一个人人知晓的“名片”——一个“斤金”计较的航天设计师。

不过,杨春雷计较的,是怎样节省研制的每一分钱;在意的,是如何让中国的商业火箭性价比更高。

人物简介

杨春雷,出生于1986年5月,硕士研究生,201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入职后从事电气系统总体设计和综合电子设计工作,现任研究室副主任,项目电气系统主任工程师。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一院技术改进奖一等奖8项,授权专利16项。

2019年8月17日12时11分,捷龙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搭载的卫星全部送入预定轨道。亲眼见到发射成功,杨春雷心情激动不已。

首飞成功的捷龙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型商业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运载火箭家族最年轻的新成员。它是目前我国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但运载效率却很高,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快履约、快发射”的特点。

捷龙一号于2019年8月17日首飞成功

“高性价比”,和杨春雷有着密切联系。

“不行!必须采用标准接口,否则会增加很多试验费。”

“不行!这个芯片实现的功能不多,没必要选这么多资源的。”

“不行!这样设计空间太浪费,有这么大地方我们又能放一颗小卫星。”

……

“不行”成为了杨春雷的口头禅。人们没想到,平时好说话的杨春雷,在技术讨论会上这么“咄咄逼人”。

“真是太能算计了,从牙缝里省钱,这也太‘抠’了”。设计师们一边更改方案,一边小声嘟囔。

“商业航天,对我们自己来说,意味着成本高了利润就低,我们的报价太高,客户就会选择别人,所以必须要把成本控制进行到底。”杨春雷有着深入的思考,“商业航天倒逼航天的商业化,对我们‘国家队’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只有经历市场的考验,才称得上世界一流。”

坚持背后是坚守。从捷龙一号立项研制开始,杨春雷和团队成员几乎放弃了全部的休息时间,甚至在春节假期也轮流值班。但最困难的,还在于怎么说服技术合作方。

捷龙一号点火

“一开始给合作方打电话沟通,还没等我说话,对方就开始倒苦水,说了20多分钟不重样,仿佛是早已准备好了对付我的‘话术’,我根本插不进去话。”杨春雷笑着说,“这时候就要考验耐心了。我一直等他们说完,再和对方谈技术趋势、谈市场前景。我很真诚地告诉他们,技术上的改变虽然打破了他们现有成熟产品的价格体系,短期来看有所损失,但从长远发展趋势看,这何尝不是提前占位,做市场引领者的一个机会。”

杨春雷的话打动了合作方。最终,经过几轮迭代和修正,他带领团队通过优化方案,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策略,大幅降低了型号的研制成本。通过多维度成本控制,捷龙一号批产后,年度可量化节约成本达千万元。在杨春雷和大家的共同坚持下,捷龙一号真正成为了市场上单位载荷成本最低的商业火箭。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追梦火箭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