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一种文化底蕴胜过营养价值的特色小吃叫“油茶”。 “恭城油茶”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化遗产保护名录。

“恭城油茶”制作不是泡茶,也不是烧水煮茶,而是打油茶。所谓“打油茶”,瑶族俚语“打”就是“舂”的意思。当地制作油茶,主要原料茶叶、生姜、蒜头等需要放入容器里舂碎,再放入茶水和食用油中一起烧开,有茶、有油又用手打,看来“打油茶”叫起来蛮贴切的。

传统打油茶的要领是 “油多水开锅要辣,揉搓旋转手利麻”,即要多放一点油,水要完全煮开、火要跟得上,要用油茶杵对茶叶进行揉搓捶打,动作要快而麻利。恭城油茶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恭城油茶是瑶族古老的饮食习俗,又是待客必不可少的食谱,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野生桂北茶叶有着强身、健体、养生、祛病的药用价值。据史料记载,“恭城油茶”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食用油等时,佐餐食品主要有炒米(米花)、炒花生米、排骨、红薯、芋头、玉米及各种“粑粑”等等。这些食品虽然很普通,但历史文化渊源流长。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山珍海味无尽献上,吃得乾隆茶饭不思,见食生厌,众御厨顿时束手无策,恐慌不已,这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就赶紧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桂北高寒地区,多数瑶民居住在潮湿山地、瘴气浓厚的地方。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是当地瑶民长期饮用亦药亦茶的饮品。据说,乾隆帝龙颜大悦御赐的“爽神汤”牌匾“在“千家洞”出现过,只是现在不知所踪。

目前,恭城油茶文化与产业融合得到快速发展,建有“油茶小镇”,集民族文化、风情展示、特色餐饮、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让油茶成为恭城瑶族自治县一个展示非物质文化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