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孩子都愛玩電子遊戲(或簡稱“遊戲”),而且很多人有一種不玩遊戲就無聊、玩起來不想停的感覺,甚至沉迷於遊戲,父母也會爲此責備孩子。但事實上,沉迷遊戲這件事真不能怪遊戲玩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遊戲設計者們造成的,他們是利用心理和操控行爲的高手,故意在遊戲中設置了各種圈套,讓你陷入其中,難以脫身。

你是遊戲中的小白鼠

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心理行爲學家斯金納發現人的行爲在一系列獎賞和刺激下可以被控制和引導。他做了一個老鼠實驗,讓老鼠通過觸發某個機關獲取食物(獎勵),從而改變行爲模式。遊戲設計者們也利用了動物的這種行爲心理特性來刺激你的大腦,當你玩某些電子遊戲時,你的行爲也被如此影響了。

籠中老鼠取食實驗

在實驗中,斯金納自制了一個籠子,關住一隻老鼠,籠子裏有一個機關,如果老鼠按下機關,就可能獲得食物。斯金納設置了五種給食方式,來測試老鼠的行爲。其中一種是連續給食,即每按一次機關,就給一份食物;還有一種是不定次給食,例如,第一次按20次獲得一份食物,接着按30次獲得一份食物,第三次按5次獲得一份食物,這些次數變化都是隨機的。

結果,連續給食是持續時間最短的,因爲老鼠喫飽了就停止按機關了,等下次餓了再按;而持續時間最長的是不定次給食,因爲老鼠不知道哪次會獲得食物,但同時又堅信食物會在某次出現,於是,老鼠會不停地按機關,這就是遊戲能夠讓人沉迷的心理原因。

遊戲道具的價值泡影

每款遊戲都會在遊戲中設置各種道具,如裝備、寵物、服裝等,並且道具等級越高,數量越少,獲得難度越大,甚至自身等級要足夠高才能使用這些道具,這些設置都使玩家以獲得這些道具爲傲,並對自己擁有的道具如數家珍。

對於他們來說,這些不僅僅是虛擬物品,更是他們通過努力、花費時間所獲得的獎賞,是成就和地位的象徵。一些玩家甚至將遊戲中的成就和地位看作對現實世界中各種不如意的補償。

讓你玩更久的把戲

《堡壘之夜》是一款合作射擊生存遊戲,在遊戲中,參與每個賽季的戰鬥需要戰鬥通行證,你可以花錢購買,以獲得每天的戰鬥資格以及完成任務後的各種獎勵,如皮膚、表情、裝備等。但是,遊戲同時設置了一種免費的方式,只要你付出更多的時間來玩,就能解鎖以上的獎勵。你會選擇哪種呢?

也許成年人會選擇花錢來節省時間的方式,但對於許多青少年而言,他們通常都會選擇少花錢,多花時間的方式。遊戲以這種方式讓你產生一種佔了一個大便宜的錯覺,於是你將樂此不疲。

用遊戲獎勵刺激你

在遊戲中,每當你過了一關,或每升一級,就會獲得獎勵,如更好的道具,更高等級的技能等;有時,如果你達到了特定的遊戲時長,也會給予獎勵;還有一種獎勵方式是隨機的,在玩家看來,任何時候都可能獲得獎勵。

以上的獎勵方式正對應了斯金納實驗中給老鼠餵食的方式,而同樣的,隨機的獎勵(餵食)方式,即上面的第三種尤其讓人着迷,這也是大多數遊戲使用的獎勵方法。如在《魔獸世界》中,打怪結束後會隨機掉裝備和錢幣,這就屬於隨機獎勵。

不玩就受懲罰

人們常常爲了避免被懲罰而去做一些本不會去做的事,這是人和許多動物天生的懲罰迴避機制。許多手機遊戲,如《鄉村度假》《糖果傳奇》等就利用這點,懲罰玩得少的玩家。在《鄉村度假》中,如果你不及時管理你的農作物,它們就會死亡。假設這些農作物從種植到成熟需要4小時,如果你播種之後4小時內不再次上線操作,農作物就死了。一旦農作物死了,你就得花真錢買復活道具。

2018年以來,手遊公司的收入佔據了全球電子遊戲產業收入的50%以上,類似這樣的懲罰機制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

每日獎勵的騙局

當你首次嘗試一種遊戲,是不是有時會看到遊戲界面跳出來類似於“每日獎勵”的對話框?這是另一個讓你持續玩遊戲的把戲。這種機制讓你通過每日登錄來升級自己的角色。

許多遊戲會給新玩家一個7天或30天的登錄獎勵,如果你堅持連續登錄一段時間,還會得到一個大禮包,對於新玩家來說,這看起來確實非常誘人。然而,當你玩了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這些東西沒什麼用。其實這種獎勵機制就是將你捆綁在遊戲上一個月,行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你重複一種行爲21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從此,你會繼續玩下去。

賽季讓你持續入坑

多年以前,每個遊戲像光盤一樣從店裏買來,如果通關了,很多人就懶得再玩了。但現在的遊戲表面上是免費玩的,卻會通過賽季的形式讓你不停入坑。以《堡壘之夜》爲例,每個賽季爲三個月,賽季結束之後,你所有的經驗和等級都歸零,只有裝扮道具得以保留。

新賽季通常會增加新鮮的內容,例如,當電影《復仇者聯盟》中出現滅霸這個角色後,《堡壘之夜》的設計師們就在某一季遊戲中引入了無限手套,任何獲得這一裝備的玩家都會瞬間變成滅霸,並擁有無法戰勝的超能力,簡直酷到沒朋友。即使是初級玩家都有獲得手套的可能。這種新鮮內容常常是吸引玩家再次進入新賽季的一個原因。

誰在追殺我?

2013年,中國一名23歲的遊戲玩家發現自己一上線就被遊戲中的另一個玩家追殺,感到懊惱不已。原來是他的父親僱傭了這個玩家,將兒子在遊戲中的角色殺死,以降低他玩遊戲的興趣。

這個玩家畢業後一直沒有好好找工作,而是沉迷於遊戲,父親非常着急,纔想出了這一奇招。最後,這位玩家確實改變了態度,但後續他是否減少了遊戲時間、是否正常工作,我們不得而知。父親這種機智又無奈的做法讓我們看到,父母爲了讓孩子擺脫遊戲,真是操碎了心。

總之,遊戲的設計目的就是讓你多玩,在遊戲上多花錢。當你讀完了以上的遊戲設計機制後,有沒有對遊戲產生一些免疫力呢?

遊戲成癮不是病,得起來真要命

也許你常常聽爸爸媽媽說“遊戲成癮”,也在學校聽過禁毒宣傳,禁毒宣傳是爲了讓青少年保護好自己,不要染上毒癮。那麼,“成癮”是怎麼一回事?遊戲玩得多就是遊戲成癮嗎?

遊戲成癮是病嗎?

醫學上的“成癮”屬於一種疾病,指的是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爲,即使患者明白這種行爲會帶來不良後果,也仍然無法停止。例如,一旦人對毒品上癮,就無法停止吸食。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爲大腦功能失調,也可能因爲心理上的過度依賴。毒癮、酒癮是對某種物質的依賴,但科學家發現,許多行爲也可以產生類似的現象,如賭博和遊戲。除此之外,人類還會出現許多其他奇怪的自我強迫行爲,如暴食、瘋狂購物等。

不過,在五花八門的成癮行爲中,只有賭博一種行爲被正式認定爲癮性疾病,遊戲成癮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對於是否將其列爲疾病,專家們各有各的說法。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沉迷現象稱爲“遊戲障礙”,並列出了一系列診斷的標準。

大多數人並未成癮

在現實中,感覺周圍親朋都在抱怨自家孩子游戲成癮,但根據診斷標準,真正患遊戲障礙的人不像我們想象的多,在所有遊戲玩家(包括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所佔比例爲1%~9%。例如,診斷標準中提到,當你面臨綴學、親情破裂等問題時仍然無法停止玩遊戲,而且類似如此嚴重的現象延續了1年以上,纔算患有遊戲障礙。

大部分人最終會以遊戲爲娛樂,有的人甚至會突然醒悟,從此不再碰遊戲。但不排除許多人因爲打遊戲而使正常生活破裂、身體受損,甚至因此死亡的事例。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開始沉迷遊戲,爲了自己和家人,就需要堅決地做出一些改變了,試一試每到學習、睡覺時間,把電子設備交給家長,平時多做一些運動,遊戲就無法將你摧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