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巩俐,陈可辛等等,对于《夺冠》来说,是国内顶流配置一点不夸张。

那种女排姑娘们憋的那股劲,时代冲刷下对于女排的种种看法,雨落从这个电影里,看到了那个年代里的激情热血。

同样看到了,为国争光,背负荣誉的那一刻光环。

透过电影《夺冠》,雨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跟朋友们聊一聊伟大的“女排精神”。是什么让她们成为了最耀眼的一个。

对于女排,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

每个年代里都对她们有着不同的印象,对于80年代的人们,一定忘不了举国同庆的时刻,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之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紧接着就沉寂了12年的时光。

这段时间,是折戟沉沙,是卧薪尝胆,是韬光养晦。直到在2016年的奥运会上夺冠。

走过的这40年,对于女排来说,很不容易。“女排精神”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象征”,已经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

女排故事也已经跨越了种族,年龄,阶层,成为大众的“超级英雄”。

通过《夺冠》这部电影,我觉得“女排”已经不是曾经的“女排”。

凭什么这么说?雨落从“集体”“时代”“荣耀”三个角度来聊聊她的故事。

曾经那群憋足了劲的集体

女排的背后,不单单是某个群体在奋斗。那是千千万的中国人,所凝聚的希望代表。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科技比不上西方国家,人才落后,设备不够先进,被人看不起,怎样才能够让其他国家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那就是,在体育赛场上一定不能让人轻视。

于是,就有了女排姑娘们在漳州体育馆,那段刻骨铭心的训练。终于以“五连冠”的成绩,彻底打破了所有人的印象。

对于这样的成果,又有谁知道她们,真正付出了多少?

不得不佩服陈可辛,他通过细枝末节的细节,为我们呈现了女排的“冰山一角”。让我们看清了,曾经那段故事的背影。

为什么这么说?

影片一开始,透过彭昱畅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整个漳州体育场的现状。幽暗,深沉的环境,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姑娘们在训练。

其中,郎平女儿白浪,饰演的青年郎平,被特别对待。

一个人深卧100公斤,单独训练一万次排球。这样自虐般的训练,究竟是为了什么?其中,有一个细节。

一个工作人员拿着一张照片,摆着了吴刚饰演的教练面前。

那是一台计算机,现在不会陌生,但当时没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知道它能够通过运动员的动作,推测出这个球会怎么打。

还没打就已经被剧透的感觉,就像压在了女排身上的一座大山。

怎么才能够破局,是摆在她们所有人面前的问题。

最终,她们只能玩命的去拼,去打。只有真正的豁出去了,才能够让对手摸不清自己的套路。

影片中,有一幕那种逆光折射下的姑娘们,用力拍打在排球身上。

对于她们没有选择。现实也的确如此,当年的漳州体育场,是在闽南。夏天顶着暴晒的阳光,在沙子里摸爬滚打。

即便有了伤口,也是简单包扎一下,第二天接着训练。

就是,这种往死了练,不顾被排球砸变形的身体,也要挺着牙咬过去。

透过电影的镜头,能够看到排球浸染下的“血”“泪”“不甘”“委屈”着实的不容易,因为,她们要向世界证明。

因为,从66年开始,夺得了世界第9,到漳州集训时,已经有10年没有打球。

对于她们,是憋足了劲,即便面对落后的设备,也要迎难而上。

不能够遗忘的时代记忆

辗转40年,女排经历的40年,也是中国突飞猛进,疯狂发展的40年。

透过女排,我们看到了这40年的变化,看到了这40年的时代变革,看到了40年女排所带给我们的时代回忆。

女排在1980年,到1985年之间,实现五连冠。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辉煌时刻。

那个年代里的人们,看电影时,爸妈们说的话历历在目。

“那个年代里的日子,真的是苦啊”

“女排姑娘们真的是为国争光了”

为了能够亲历女排比赛的现场,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围坐在一起,围着这条巷子里唯一的电视机,观看当时的比赛。

透过电影的细节,赛场上那些西装革履,清一色的灰色服饰,能够看出那是80年代才有的气息。

那个年代的人们,有着饱满的热情,咬牙切齿的表达自我。

电影中,有一幕片段。

那就是女排夺冠的那一刻,人群沸腾了,每个人打着灯火,举着国旗,走上街头。互相奔走相告。

他们在呐喊,因为女排姑娘们,终于争气了。

其中,有城市的,有农村的,有大院的,也有弄堂的。他们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呐喊,随着广播声音,一同表达最强的一个心声。

那就是一定能行。

时至今日,谁还真正的记得女排姑娘们,为了应对难以预料的对手,屡屡突破极限去训练自己。

这样的回忆是珍贵的,我们不应该遗忘。

女排两次夺冠背后的荣耀

女排辉煌的背后,她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坎坷曲折,也有属于自己的争议。

曾经的女排五连冠,是时代推动着她们向前,也是时代造就了她们。影片中有一幕,姑娘们赢得了奖杯,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刻。

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和现实进行了完美的复制。

就连姑娘们的发型,也都是一比一的展现出来。

姑娘们夺冠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争议不断,沉寂了12年默默无闻,到再次夺冠。

这始终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郎平,人称“铁榔头”。

80年代她作为队长,带领队员们走向了冠军领奖台,2016年,又以教练的身份带领中国排球队,走向了世界领奖台。

郎平的故事,可以说和女排息息相关。

影片中,有一幕是郎平带领美国队,打败了中国队。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对她怒目而视。

这一段,尽管只是擦肩而过。

但也看出了,两次夺冠背后的不容易。如果说,第一次是铆足了劲,那第二次就是在备受质疑,和争议的情况下,又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当郎平成为教练,面对已经荒废很久的女排,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但同样更多的是,带来了质疑。

影片怎样表达这种质疑?就是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训练方法,曾经女排训练,是魔鬼式训练,往死里训练。如今的女排训练,是大集体式训练,不再是12人,而是100人。

并且,通过各种专业的教练,提供最科学的训练方法。

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在为什么打排球这个细节上。真正的将女排这样一种一直以来的争议凸显了出来。

不可否认,曾经的女排打排球,集体荣誉更重。

但如今的女排,已经不单单是那几个人,所以摆在她们面前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加优秀的自己,这样才能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为国家带来荣誉。

就像影片中,郎平和朱婷的一段对话。

“你为了谁打球”

“为了爸妈”

“那你就搞错了,你要成为你自己”

非常露骨的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不可否认,只有真正的看重自己,才能够真正的放下包袱,放下一直以来的心理压力。

女排两次荣耀的背后,雨落看到了她们真正成长的经历。

看到了再一次崛起的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