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看脸是自古有之,那时候可不管美丑。

比如,我们现代人嫌弃的大脑门,放在古代这叫天庭饱满,代表这个人非富即贵。

千万不要以为面相只是中国人的迷信,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面相的观点:

头发又细又软代表懦弱,头发又粗又硬代表勇敢,像屁股一样的厚嘴唇是蠢蛋的标配,像狮子一样的薄嘴唇代表了傲慢。

也就是说,有什么特征就是什么人。

或许有朋友会说,这种由点到面的判断方法也太简单粗暴了吧,难道锡纸烫就是渣男,发际线后移就是张东升?

当然不是,现代行为科学、脑科学、人类学仍在研究相关话题。

比如,拥有一个高耸的大脑门说明前额叶比较发达,前额叶皮质的主要功能是认知、抑制冲动、表达、决策、自我调节,所以可以推断在相同条件下,脑门大的人做出有利决策的概率更大。

对,是概率更大,我们讲的是一个大概率。

只看脸部特征还是有失偏颇,但是别忘了我们的面容是如何形成的。

遗传、咀嚼习惯、呼吸习惯、日常心情,都会影响面容。

要是把面容比喻成一座建筑,DNA就奠定了我们长相的基础,骨骼、轮廓、架构,是房屋本身的建筑结构。

那房屋的水泥层是什么,是你的家庭关系。心情,思维方式,呈现在脸上是肌肉走势,是形态。而你的性格,是灵魂,是那座房子里的灯。

所以说,面容的本质是什么?是人的精神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客观统一。

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面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状态。

就算是一样的硬件,快乐健康的环境和充满戾气与自我否定的成长环境也会滋养出不一样的面孔。

但凡存在过,必会留下踪影,面相的本质是概率和推理。

正确利用面相的方法是:

先收集足够的外观信息,再根据丰富的社会阅历进行解读,侦探还真不是谁都可以当的。

你要具备两个能力,并且这两个能力要相当卓越。

一,能注意到很多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从而收集到更多信息。

二,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经验,不仅可以收集到更多外表信息,还能更有效准确地解读这些信息。

比如,一些感情经历丰富的男生,只用一眼就能判断一个女生是什么性格。

不信你可以去看朋友圈女生发的照片,从p图习惯中就能解读出很多信息。

喜欢晒自拍,说明对自己的外貌很自信。

但把自己p得亲妈都不认识,说明朋友圈中没见过面的人更多,进一步可推理她的社交不稳定。

还有动不动把自己P成11头身的人,虽然不一定能说明社交圈陌生人比例高不稳定,但往往能说明她对人体常识缺乏认知,审美偏好极端。

你甚至可以从P图或化妆习惯中,看出一个人的自我接纳程度。

既然脸部有这么多信息可供我们解读,一定存在有些信息是我们喜欢的,有些是我们不喜欢的。

其实每一个人喜欢的内容是不同的,BBC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真爱是看脸的,我们总喜欢一种长相的人。

比如,王思聪喜欢的脸,都长一个样。

对此,科学家得出一个理论,假设中性是0,极端男性化是700,而极端女性化是-700,那么绝对值相同的男女性(如男350,女-350)就会因为外表而互相吸引。

说完个人,再往大了说,整个时代也是会对某一种脸有所偏好。

拿日本女团举例,1980s经济较发达时期推出的女子团体小猫俱乐部,长相普遍偏精致。

而待到2000s,日本经济放缓,则推出了相对更邻家亲切的AKB48。

2010s后,随日本经济好转,新推出的乃木坂46中,长相精致的比例又变多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经济不好生存压力比较大的年代,人们往往渴求温暖、安定和柔和。

当你因为没钱而内心偏脆弱时,大概率更喜欢温柔型。

当你有钱自信自强时,可能更偏好长相精致凌厉的美人。

我们的脸包含的信息就如同我们本身一样复杂,了解面相并不一定能指导我们成功。

但它可以作为认知自己、观察他人的工具,激发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它让我们了解面相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表达,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还记得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里提出这样一个概念:

当你年纪渐长,你的容貌会比年轻时更加明显地反映出你的性格特质。

所以,一定程度上讲,恋爱前看脸识人还是有必要的。

学会辨别哪个是好姑娘、哪个是渣女,至少避免自己感情错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