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被历代君王争相临摹的农桑教科书——於潜《耕织图》,究竟何番模样?10月2日,回家!

记者管光前邱锦通讯员周丹丹

晚九点,习习秋风一扫连日阴霾,半个月亮从逸逸村的山脊爬上来。万家灯火渐次熄灭,除了零星传来的几声犬吠,逸逸村一片寂静。

00:48

就在大家酣然入睡之际,在逸逸村山后的一处山弯里,一种仙人掌科植物——霸王花才刚刚醒来,开启“魅惑”之旅,孕育了一年的花苞渐次绽放在悠然农庄的果园里。农场主姜国华和他的岳丈姚志友头顶探照灯,手拿刷子,走进果园大棚,开始一项跨日之战:用刷子轻拭花心,为霸王花授粉。

霸王花的果实就是我们常吃的火龙果。它喜欢在深夜开花,而且花期十分短暂,从开放到凋谢只有一个小时。由于夜间蜜蜂们也都休息了,要想提高成果率,只能实施人工授粉。“如果大面积开花,完成授粉需要四五个小时。”姜国华说。让人不禁感慨,火龙果好吃果难栽。

就在姜国华和岳丈联袂夜作的当口,在距离悠然农庄十几公里开外的光明农场、潜东农场,村书记周朝滨和沈廷福正与大家挑灯商议待客方案。农场的稻子眼看就要熟了,过两天,一群城里伙伴和阿里巴巴商学院的博士教授们要陆续来到农庄,采收“共享稻田”和“天目山下一亩田”。

於潜儿女日耕夜作的美德由来已久。900年多前,有感于村民们的男耕女织,南宋於潜县令楼璹遍访山间地头、各村各户,绘制史上首部农业科普画册《耕织图》。於潜儿女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画面自此传颂千年。此后,历代君王均视《耕织图》为农耕经典,下旨临摹复制,累计数十个版本,在全球各地世代相传。

步入新时代,虽然“昼出耘田夜绩麻”的农耕场景渐行渐远,但耕织传家的美德依然在於潜世代承袭。如今的於潜儿女,驾驶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以电子商务为“犁”,以数字经济为“梭”,在键盘上叫卖,在补光灯下吆喝,把於潜的美丽田园、大自然的馈赠,普享城里伙伴,把新时代“於潜牧歌”唱响全世界。

为更好传承耕织美德,於潜镇党委政府高规格打造耕织图博物馆,详尽展呈耕织元素,弘扬耕织文化。同时,沿高后线培育美丽农业景观旅游带,打造具有耕织原乡底蕴和产业特色的耕织小镇村落景区,促进“双招双引”、“两进两回”,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传世至今的耕织图,究竟何番模样?10月2日,让我们共赴於潜新乡贤大会,巡览耕织图博物馆。

临安之“心”,“乡”约於潜!

编辑 徐秀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