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过郎平的球迷们看到《夺冠》里青年郎平的第一眼,简直不敢相信:“这也太像了吧”,“第二馆”训练室里,她举着100公斤重的杠铃艰难下蹲,流着汗,直直地朝镜头望了一眼,就把青年郎平的困顿与坚毅递到了观众的眼里——那是刚开始与女排结缘的郎平,你无法不相信。

演青年郎平的演员简直跟真正年轻时候的郎平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导演的选角肯定不简单,果然,带着疑问一查,这个演员的真名在电影里面也出现过——白浪,真郎平的女儿。

女儿演妈妈,很奇妙,也很考验人。要一个之前工作和生活都跟演员不沾边的人去演,做到外形像可能很简单,但要神态像,精神像,甚至还原那个时代的体育健将的独有气质,哪怕是演妈妈,也太难。

导演几经劝说,她接下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角色,看纪录片,看老录像,甚至减重30斤,只为把郎平的风姿真实地还原出来,她说:“这不是压力,而是责任”,还原的也不只是自己的妈妈,还有初代的女排风貌

白浪真的成功了,电影院的观众,无论熟悉郎平的还是不熟悉的,都无法怀疑白浪不是郎平。摸不到球的不甘,怒吼时的爆发,扣球时候的潇洒,“铁榔头”的劲儿一点没泄掉,郎平的魅力从白浪的第一个镜头就已经稳稳地散发了出去。

要说白浪在电影里的感染力,除了举手投足间的那股韧劲儿,便是真实无比的那几场哭戏,不需要技巧,也不加修饰,她与一起的那些队员们一哭,观众便进入了那个又狠又拼的年代。

除夕夜,青年郎平忍着泪接着教练的一颗颗罚球,没有哭,而等她接完发球转身面对父母时,哭得溃不成军,连带着观众也一起抹眼泪,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真实又感人。

跟日本队打的那场比赛里,比分胶着局势被动,队员受了伤,老队员可能打赛场上的最后一场球,场面紧张到电影观众都坐直了,此时教练蹲在她面前,沉稳地对青年郎平说:“十八岁我把你招进了国家队,就相信了你的优秀,打出你的水平来”,白浪没有动,却明显有了强烈的情绪波动,在站起来回到赛场再战之前,落下了一滴泪,烫进了观众的心里。

大家都知道《夺冠》本来是去年春节档的电影,因为疫情而延迟,白浪便在这之后接受过一段采访,谈到过导演,谈到过中国女排,理所当然谈到过郎平这个角色。她曾说最之前因为不是专业的所以没有信心演这个角色,后来胜负欲作祟,反而极力想演好这个角色,甚至自信地说“演妈妈年轻的时候没有人比我演得更好”,到最后更是隔屏喊话,希望能看哭妈妈。

相信郎平对女儿的表现是很满意的,她看完这场电影,一定也会落泪,因为女儿演的不只是她,更包裹着最初女排们生涩、艰难、顽强、一路摸打滚爬过来的回忆。

不仅是青年郎平,接棒白浪的巩俐版中年郎平,更是饱满了郎平这个人物,拿笔的姿势,或站或坐的手势,对女排夺冠的执念,一个眼神一个背影都跟这个中国女排的总教练不可分割。或许这就是陈可辛的厉害之处,让自己演自己,女儿演母亲,选角独到和大胆,带着敬畏心去拍,让每一位演员保留原型最大的真实,才更让相信这是一部关于女排的辉煌的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