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时,那个他讨厌的贵族果然在他背后捅了一枪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太子李承乾谨慎教导道:“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意思是老百姓要是发自内心支持你,那你就能安稳的坐着皇位,但老百姓要是痛恨你,那他们就会像浪水掀翻舟船一样,把你从皇位上赶下去。

这番百姓如水的深刻理论,是唐太宗在隋朝末年残酷的农民大起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教训。但可惜隋炀帝至死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在他的眼中百姓不过如草芥般卑微,所以根本不足为虑。而只有出身高贵,且拥有权势的贵族,才能够对他的皇权造成威胁。

但让隋炀帝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的统治之下,有一个贵族竟然和百姓实行了联合,并且差点攻陷他的东都洛阳。

一、君臣之间的矛盾

隋炀帝

由于隋炀帝年年对辽东的高句丽用兵,并且动辄就是上百万的军队,和举全国之力的后勤粮食保障。所以当时隋朝的老百姓们,不仅要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还随时有可能会被当做壮丁,而征发去前线送死。因此痛苦不堪的百姓们,对隋朝政府恨得咬牙切齿,他们就像一堆干柴,只要一个火星就能够燃起燎原大火。

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杨素的儿子,杨素生前权倾朝野威望颇高,死后他的爵位与财富全部都传给了儿子杨玄感。而杨玄感也是年纪轻轻就野心十足,他轻财好士,四处结交有识之人,在当时隋朝的政坛上也颇有贤名。

自古以来,皇帝都讨厌位高权重的臣子,隋炀帝也不例外,他非常讨厌杨家父子,但是又碍于杨家在朝野中的势力及威望,所以一时还未曾下手。

杨玄感

所以就这样,隋炀帝与杨玄感这一对君臣,双方都在等待着机会,看如何才能够先扳倒对方。

二、背后的捅枪

后来隋炀帝率大军征讨高句丽,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隋炀帝竟然任命杨玄感来负责后勤军粮的运输。

这一下可让杨玄感大喜过望,接到任命后的他立刻就以路上盗贼泛滥为由,停拔了隋炀帝在前线的粮草。然后他马上就地起兵,以隋炀帝的统治太过残暴为由,宣布自己要为百姓推翻他的暴政。

不得不说他这一套政治宣传非常有用,大量原来为隋炀帝运送粮草的民夫,为了不死在往辽东送粮草的运输线上,都向他投奔而来。但相对于这些只有勇力的民夫而言,有一个人的到来对于杨玄感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人的名字叫李密,也是隋朝的贵族出身,他与杨玄感少年时便交好。此次前来,他将成为杨玄感最重要的智囊和参谋,并在日后的作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密

三、一帆风顺的战事

好友李密的到来,让杨玄感瞬间信心大增。在杨玄感的热情招待下,李密说出了他关于如何夺取天下的三个战略构想。

上策是:趁现在隋炀帝还在辽东作战,派军队堵住隋炀帝的归路,等他粮草耗尽了,则军心必乱,到时候高句丽必然会趁机进攻他。等隋炀帝兵败身死,我们在慢慢消化整个天下。

中策是:让所有士兵快速向西前进,然后占据关中,以关中天险与隋炀帝对峙,然后再慢慢的图谋天下。

下策是:快速的打下东都洛阳,然后以洛阳为政治中心号令四方。但这个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如果一时间打不下洛阳,等隋朝的军队集结起来围攻我们,我们的胜负就不好说了。

杨玄感听完上中下三策之后,觉得洛阳是百官家室所在,控制洛阳便可以以此来要挟百官从而夺权,所以他选择了下策。

兵发洛阳

杨玄感火速率兵向洛阳杀去,一路上由于他打着推翻隋朝残暴统治的政治口号,所以前来响应的百姓络绎不绝。一时间杨玄感的势力迅速扩大,并且战无不胜。等他到了东都洛阳的城下之后,已经拥兵五万之众,气势不可谓之不盛。

四、洛阳是块不好啃的骨头

到达洛阳城下之后,杨玄感下令所有精锐部队日夜攻城。但可惜的是守城的隋朝将军樊子盖死守城池,所以杨玄感的军队一步也不得前进。

而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隋朝将军卫文升率领四万兵马,火速驰援洛阳。当卫文升与杨玄感交战时,身在辽东的隋炀帝也知道了杨玄感叛变的事,他在惊恐之下,火速下令各路将军驰援洛阳。

援兵赶往洛阳

而正在洛阳城下与隋军交战的杨玄感也收到战报,隋朝大将屈突通和宇文述分别率兵向自己杀来。此时的他无奈之下只得兵分两路而拒之,一路拦截援军,一路继续攻城。

但可惜的是,守在洛阳城内的樊子盖,看穿了杨玄感的战略布局。他率主力出城不断的与杨玄感作战,杨玄感兵少,无奈之下又只得将拦截援军的兵马调回来与樊子盖交战。

而另一边的屈突通却因为拦截他的兵马大大减少,所以率大军顺利地赶到了洛阳城下。

随着隋朝各路兵马的日益逼近,杨玄感感觉大事不妙。而就在他万分着急之时,他的参谋李子雄建议他道,此地已没有获胜的希望,不如趁现在发兵关中,以关中天险来对抗隋兵。这样也许还有一条生路。

五、情绪带来的失败

此时的杨玄感已经走投无路,他只得无奈地听从了这个计谋。于是杨玄感率军火速向关中赶去,但是让谁都没想到的是,赶往关中的路上并不太平。

就在杨玄感赶往关中的路上,路过了一座名叫弘告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太守为了立功,他决定不能让杨玄感顺利进入关中。于是就在杨玄感路过弘告城外之时,弘告太守命人登墙高骂。

估计是言语过于粗鲁下流,所以杨玄感忍不住了,他竟然鲁莽的下令要派兵攻城。此时上文中提到的,杨玄感的少年好友李密站了出来。他及时的劝谏杨玄感说,这座城没那么容易攻下来,此刻我们应该火速赶往关中,否则后面的追兵一到,城内的隋军与追兵前后夹击我们必败无疑。

但估计是城上的士兵骂得更难听了,杨玄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还是愤怒的派兵前去攻城。结果果然如李密所料,杨玄感三天都没有攻下此城。三天的时间,就算曲突通爬也爬过来了。

追兵已到

屈突通火速的追上杨玄感后,立即就与其交战,并大败杨玄感,乱军之中杨玄感仅带着十几个亲兵突围而出。不过幸运的是,很快就有其他突围出来的骑兵向他赶来。

但此时杨玄感的暴脾气又上来了,他竟然大骂这些骑兵,骂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些骑兵在他的斥责之下,全部都四散离他而去。

这一下杨玄感可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估计他也知道自己将命不久矣。于是他发挥了自己最后的贵族精神,他对自己的弟弟说,我不能死在别人手上,更不能遭受侮辱,你挥剑杀了我吧。他的弟弟也非常听话,拔剑便杀死了杨玄感。随后他也准备自杀,但可惜的是,隋朝的追兵紧随而至并将他擒获,最后押回了长安被处死。

至此,隋炀帝统治时期的第一次贵族与平民的联合造反,以杨玄感的兵败生死而告终。

残破的城池

分析:从性格的角度来讲,杨玄感是一个容易情绪化的人。所以即便是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弘告城太守派人辱骂他,他也要不顾风险坚持攻城。结果就是被隋朝的追兵赶上,然后被击败。

从时代的角度来讲,杨玄感起兵虽然获得了底层百姓的支持。但从后来战争的进行状况来看,隋朝的上层贵族们很少有支持他的。所以屈突通,樊子盖,卫文升这些贵族出身的隋将,才会拼命与杨玄感死磕。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虽然此时隋炀帝的统治已经丧失了民心,但在上层的贵族阶层里,隋炀帝依然具有非常高的威望和号召力。

所以总的来讲,杨玄感前期起义成功是因为获得了下层民众的支持。而后期兵败身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那容易情绪化的性格,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他的起义,并没有获得隋朝上层有实力的军事贵族的支持。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6年版。

《历朝通俗演义》中国书店出版社2016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