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媒体转型、线上应用拓展,疫情防控期间媒体人更不能停下发展的脚步!

疫情防控期间,媒体人始终坚守岗位,播报疫情最新动态,共同“线上战疫”。在做好战疫报道的同时,也要把握发展融媒平台的好时机,掌握更多的运营知识,探索更多的融媒奥秘,一起来看看本期的#融媒运营知识问答#吧,省平台如何带动区县积极性、向智媒体的转型、线上应用的拓展,内容多样,不容错过!

一、建设一省(市)一平台的过程中,怎样调动下属区县的积极性 ?

首先,对于需要调动积极性的下属区县,我认为所指的是那些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尚未能独立建立自己的融媒体机构的区县。那些已经着手在进行自己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区县,都已经具备充足与绝对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无需上级去调动。因此该问题的重点意义就是针对于下属的那些各种条件有所限制的下级机构,但同时该问题对于当前已经成型的县级融媒体机构来说,也是具有意义的。

回到下级的这些机构,正是因为他们缺少一些东西,而缺少的那些东西,往往就是他们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的核心原因,比如说缺乏专业的采写力量,比如说缺乏足够良好的传播平台,又比如说缺乏一定的创意策划力量。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理清楚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上级机构的重点工作就是去解决他们所缺乏的东西,然后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给予帮助与解决,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担心下面机构与自己的配合以及支持问题。

第二点,省(市)平台能否调动下属机构的积极性,还取决于自身平台的实力与表现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服众,让下面的机构能够以你为首,紧跟你的步伐,所以这就要考量你的平台的健康度、成熟度,你的品牌的传播度以及自身经营与运营方面有没有一些值得别人来学习、来参照的亮点,有了这些才能调动下属机构的积极性。

我们所要避免的,就是在这种省平台以及市平台推广过程中,过多地把希望与期望点都寄托在政府以及行政机构的强行推广上。强行推广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无法做到雪中送炭,最初的一把火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发展和运营来表现出来。实际上在以往的发展经历中,只依赖政府和行政力量推行的案例有许多,但很少有靠此成功的,而就其中偶尔的一两项算是成功的案例来看,实际上它还是靠中心平台自身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的一些亮点所带来的成功。

就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一件案例来说,当时长三角一带的一些新媒体机构想联合起来,搭建一个大平台,从而让很多的机构一起进行合作,但是出现了一个实际问题,这个平台方由谁来承担呢?或者说,谁能够给聚集在一起的这些联盟成员带来实际的价值与意义?最后还是选择由上海某服务运营商领头,他为联盟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给所有参加联盟的新媒体机构世博会现场开馆前的提前探班特权;第二,就是在世博园内申请到了一个现场演播室的使用机会,并把这个演播室命名为“世博报道联盟新媒体演播室”,所有成员只要提前申请都可以使用。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因为平台可以给下面的机构带来有价值的点,所以才能够真正让整个平台或者联盟运作的更加好。

二、现在很多媒体逐渐从融媒体向智媒体转型,未来智媒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就我的理解,智媒体是融合了人工智能应用融媒体。对于这个名称,我存有保留意见,因为我认为人工智能,它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应用方向,而是一种应用手段,类似于我们过去的学外语、学驾驶、学计算机。实际上我们关心的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下,融媒体的发展与变化方向。

先讲一个当前并不是很正确的点,就是我们会着眼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使我们内容节目的生产过程更加方便、更加快速,虽然这一点是有价值的,但它不是融媒体改造的主要方向。因为这样的改造,实际上,服务的对象只是我们媒体人,但是作为媒体所要服务的对象是受众,所以我们真正要去考量衡量的,是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我们的用户感受到了什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有价值的变化。所以回到根本点上,我们应该明白人工智能是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它不是去解决一些特定性的问题,而是去解决更大范围的宽泛性的问题。所以对于真正可以推动融媒体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一定是能够让受众获取信息更加快速、获取信息的点更加准确、使用户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渠道更加人性化、更加能够提升满意度的改造与应用。

总结一下,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正确认识它。然后能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去认真地学习它们感受它们消化它们,最终我们还是要就让受众更加满意的这一点,去规划这项技术在实际媒体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在1024融媒学院举办的“第二届融媒盛典”上发布的指导报告中也提到:“2020年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最大的考验就是你的技术应用能不能落地化、能不能实际产生效益,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如AI主播、智能写稿等,是否会对编辑记者等媒体人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一定谈不上巨大的冲击。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一些应用,本质上起到的是一种精细分工或者是再分工的效果。

具体到写稿方面,实际上人工智能写稿肯定是无法替代掉所有的写稿,它是将我们常规的新闻稿件写作中一些可以固定化格式化的部分,交给机器电脑去完成,其目的不是让记者失业,而是让优秀的记者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那些人工智能所无法做到的方面,去采写出更加优质的内容。

四、邳州台: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出入登记、健康登记、直播课、在线问诊、在线签约、在线招聘、在线购房等各种应用程序应运而生,作为媒体如何抓住机遇,利用APP拓展功能、积聚人气,同时发挥社会担当,塑造品牌形象?

这次的疫情将生活工作以及社会联动在线化的发展展现得十分清晰可见了。可以预言,无论这次疫情解决速度是快是慢,是一个月结束还是两个月结束,它已经开始对整个中国社会去全面接受应用各类工作生活在线化运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对于新生事物,最难的就是开头的实践,许多事情只要开始去应用,很就会发现过去担心的很多问题,一部分实际上并不存在,另一部分的确有些障碍,但很快还是有办法去克服,最后还有些难关,相信整个社会都会有技术力量去逐步进行解决。

就我们融媒人所关心的这个问题,我想提出三点,第一,一定要清晰认识到我们眼前打开了一个融媒体发展以及移动网络在线业务推广的一个大市场。抓住这个市场,我们融媒人未来两三年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也将随之打开。

第二,我们同时要明白,这也意味着整个市场的竞争会迅速增大。在此之前依靠着政府的支撑与行业政策的鼓励,使得在市场并不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前进入这里,那么接下来相对成熟的市场就意味着来自于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的竞争对手的进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原地不动就是退步,进而是被别人所淘汰。

第三,对于我们所看重的在线教育、在线政务、在线民生、在线医疗等所有的一切在线业务,都会成为融媒体在下一阶段所重点发展的方向。如果说过去,我们对这些还有犹豫,那么在今天相信这些业务与服务所具备的市场价值已经毋庸置疑了。融媒体中心必须要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行业责任,接下来相信这会是国家广电总局以及更多的上级领导部门会重点推进的方向。

最后在具体的措施方面,由于各种各样的在线预约、在线登记等业务,在今后会变得越来越频繁,所以大家也会从简单尝试开始逐步接受全面开展

所以从眼下来说,我们应该下沉市场,在整体的疫情报道过程中,去仔细寻找各种各样有价值的小场景,然后去努力实践、努力担当。现在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每一个努力和尝试,都有可能会成为今后我们在这一行业站稳脚跟并扩大影响的关键举措。

有些流程制度措施可能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结束,但我相信一定会有相当多的新流程新制度,会在当前的这个特殊情况下诞生之后,一直持续下去。所以如果找到并抓住后面的这些新变化,就等于抓住了未来市场发展的先机。对于这次疫情报道,我们融媒体所能做的事情,一定不是简单的重复以及简单地报道情况,而是要寻找机会、寻找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