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血壓患者將近3億,幾乎每10個人裏就有3個患者、4個高危人羣。按理來說,這麼常見的疾病應該引起重視纔對,但實際上,這麼多人裏只有30.5%的患者被確診;確診者中只有46.4%接受了治療;治療的人羣中也只有29.6%能把血壓控制好。

輕視高血壓的危害,忽略降壓的作用,比患病本身更可怕!正是在日復一日的放任之中,原本可以幾十年保持平穩的血壓,分分會變成可怕的“殺手”!

1

6個錯誤,

讓“平穩”的血壓變心衰

案例

63歲的王先生6年前第一次發現高血壓,但當時沒有在意,一年後出現症狀纔開始服藥,中間還自行換藥,偶爾測量血壓,血壓平均在140~145/80mmHg左右,然而半年前卻突然發作急性心力衰竭,好不容易纔搶救回來……

生活中,類似王先生這樣,血壓看似“平穩”卻最終突然發作的事故屢屢發生,說到底還是因爲犯錯太多!

1

錯誤一:第一次發現不重視

原發性高血壓95%都屬於緩進型,病情發展比較漫長,初期可能僅有細小血管痙攣、收縮而導致血壓暫時性升高,不表現出症狀,但其對血管和器官的傷害卻在不斷累積。等到人們因爲感覺不適而發現高血壓時,病情往往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

所以第一次發現血壓升高不等於剛剛患上高血壓,千萬要重視。正確做法是立即就醫,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較爲全面的檢查,儘量確定病因和病情發展程度。

如果程度較輕,可先進行3個月的生活方式干預,延緩用藥;如果病情較重,已經出現心肌增厚、腎功能下降等,就需要馬上服用降壓藥,不要再拖延。

越早控制好,對長期防治高血壓發作越有利。

2

錯誤二:降壓藥總是“別人的好”

降壓藥主要原理,是通過影響交感神經系統、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以及內皮素系統等,來調節血壓。

總體來說降壓藥分爲5大類,比如噻嗪類利尿劑降低收縮壓更好;分子長效CCB可以糾正異常的血壓波動節律;β受體阻滯劑可以可影響糖脂代謝等。

每種藥物服用方法不同,而每個人適合的藥物也可能不同,僅憑其他人降壓效果好就自行換藥,風險很大。首先不一定自己用就有效,其次可能因爲不耐受藥物的副作用而產生更大的危害。

3

錯誤三:測量血壓不按時

人體每天的血壓波動是有一定節律的,甚至由於高血壓症型的不同,波動時間段和血壓峯值也不一樣,所以每天按時測量出的血壓纔有橫向對比的價值,更能反映出真實的病情。

正常人血壓在早6~10點,下午16~20點出現兩次血壓高峯,其餘時間血壓偏低,目前要求高血壓患者在早上服藥前和晚餐前應至少測量2次血壓,間隔1分鐘,然後取平均數。當然具體情況還需遵照醫囑。

4

錯誤四:體檢忽視靶器官

很多人患高血壓之後一直服藥降壓,血壓值控制得還不錯,就忽略了定期進行其他體檢項目,比如病例中的王先生,正是因爲忽視了心臟檢查而沒能有效預防心衰。

事實上高血壓併發症往往纔是高血壓的致命之處,心、腦、腎都是容易受到破壞的靶器官,可能造成心肌肥大、腦缺血、腎功能減退等。高血壓患者繼發冠心病、心梗、腦梗和尿毒症的風險非常高,所以高血壓才被稱爲“隱形殺手”。

建議高血壓患者定期做高血糖、高血脂、心臟射血分數、心臟超聲、頸動脈超聲、腎功能、常規尿檢、腦部CT等檢查,爭取一旦出現靶器官受損就能儘快遏制。

5

錯誤五:降壓數值不達標

2020年2月JAMA心臟病學子刊發表的一項高血壓研究結果表明,在沒有糖尿病和心血管高風險的中老年人羣中,血壓降至120mmHg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27%,強化降壓可將壽命延長6個月至3年。

正常人的血壓不超過140/90mmHg,而高血壓患者降壓到130/80mmHg左右效果更好,老年人根據身體狀況,可適當放寬到150/90mmHg左右。以下是具體的各類人羣降壓目標值的參考標準:

6

錯誤六:服藥量從無變化

目前高血壓的治療方案中經常同時使用1種以上的藥物聯合降壓,這樣副作用反而更小,降壓效果更好,但藥物的劑量配比要求也更加精細,可能需要不斷調整。

此外,隨着年齡增長、血管環境變差,高血壓很可能不斷惡化,也需要加大用藥量或調整用藥方案。像王先生這樣不尋求醫生指導,數年保持同樣的服藥量,就沒能兼顧到保護靶器官的問題,以致於血壓看似平穩了,但併發症卻沒能防住。

2

這些生活習慣 是

高血壓發作的“加速器”

高血壓是慢性病,病情發展可能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有些病人血壓控制得好,可能終生不發作;而有些病人不良的生活習慣,則可能變成高血壓發作的“加速器”!

1

早早起牀鍛鍊

一方面,清晨起牀後人們普遍血壓升高,而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血壓波動更加明顯,此時鍛鍊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另一方面,秋季以後天氣越來越冷,早上日出較晚,冷空氣容易刺激神經興奮、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血壓升高。

【建議】等日出或氣溫升高之後再進行鍛鍊,鍛鍊前做好充分的熱身,還要避免短跑、打球、登山等劇烈運動。

2

經常性憋尿、便祕

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之後排尿時,容易使迷走神經過度興奮,促使腦供血不足、血壓降低、心率減慢。這一高一低的血壓波動可能誘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便祕也存在同樣的風險,高血壓患者因爲便祕而用力排便時,容易讓腹壓和顱內壓升高,血液流動加快,對血管壓迫更大,甚至有血管破裂出血的幾率。

【建議】高血壓患者要避免憋尿和便祕,平時可多喫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蔬菜水果等,以保障排便順利。

3

愛喫肉、不喫菜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低脂飲食,如果脂肪攝入過量,容易造成血液粘滯係數增加,導致外周血管血流阻力增大,從而促使血壓不斷升高。

而日常飲食中,肥牛肉、五花肉、排骨肉、無鱗魚等都是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特別是肥豬肉含動物性脂肪高達80%~90%,一定要少喫或不喫。

【建議】很多蔬菜富含鉀元素,可幫助排出鈉元素,起到調節血壓並降低發作風險的作用。因此高血壓患者儘量少喫肉、多喫菜。

4

精神緊張

人體在緊張、焦慮、煩躁、驚恐等精神狀態下會刺激血壓升高,發一次脾氣就可能直接誘發腦梗、心梗、房顫等意外。有數據顯示,社會心理因素導致的高血壓發病情況佔所有高血壓患者的70%以上,並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建議】平穩控壓有助於改善精神緊張,反過來,穩定的情緒也是血壓平穩的一大保障。大家可以通過與親友溝通、進行心理疏導、出門旅遊等方式來緩解焦慮,輔助降壓。

5

長期抽菸喝酒

約5%~10%的高血壓是過量飲酒引起,大量酒精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令血壓升高及血壓波動性增大。而菸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除了引起神經興奮,還會促使氧化應激發生,從而損害血管內膜,使血管收縮、血管壁增厚、血壓持續升高。

【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戒菸限酒,最好煙酒不沾。在服用降壓藥前後更要避免飲酒抽菸或吸入二手菸,以免消減藥效。

喫螃蟹禁忌那麼多,到底哪個是真的?不當心這些事,可能真的會喫出問題!

秋天這4件事,件件有害健康!醫生提醒:學會這幾招,天涼少生病

夫妻同時感染HPV卻沒發現?醫生提醒:這種“疙瘩”提示患癌風險升高

女性這些習慣,或是婦科病高發的“罪魁禍首”!把握一個原則,趕走病菌不來擾

消除肩頸腰腿疼,中醫有妙方!3招巧妙應對腦梗後遺症、面癱、截癱,少復發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