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漂浮在水中的浮萍,被风吹着在清澈的水面上东西漂流。这样无根的浮萍,像极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只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给水与风这样的外界之物。

民国时期的名妓李苹香,就是一个命运漂泊如浮萍一般的女子。苹,是一种开白花的落叶乔木,这种乔木开起花来,比兰花、桂花这些一般的花更有一种不同的香气。

苹香的取名,颇有点《红楼梦》中香菱这个名字的味道,夏金桂曾质疑菱角哪来的香味,香菱解释说:

“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

不仅名字与香菱类似,李苹香的命运也和香菱一样悲惨,她本是一个出身大户人家的才女,却不幸被骗落入风尘,只能以看别人的眼色谋生,即便是再有才,但从此和能修成正果的爱情无缘。

父母悉心教导,8岁能作诗,18岁因一场骗局不幸沦落风尘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李苹香的故乡正是徽州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云雾缭绕的黄山,蜿蜒曲折的新安江,山水之间点缀的一个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都是徽州的独特风景。

李苹香,原本不姓李,而是姓黄,饱读诗书的父亲,给女儿取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黄碧漪。“千树西湖浸碧漪,醉拈玉笛绕花吹。”碧漪,意思是清澈碧绿的水波。

在徽州,自古以来也有重视门第和名望的风俗,黄家就是徽州的名门望族。黄家的先祖建功立业,在徽州一手建立起了黄氏家族。然而时过境迁,到了李苹香的父亲这一辈,家道早已经中落。

为了谋生,李苹香的父亲带着妻子背井离乡,四处漂泊,没有其他技能傍身,唯有笔墨功底还不错,李苹香的父亲就在官府中谋了一个书吏之类的职务,主要工作就是承办官府的文书案牍。

1880年,李苹香在浙江嘉兴出生,李苹香的母亲程淑仪饱读诗书,亲自教女儿读书,李苹香长大后曾经深情回忆这段儿时生活:

记得儿时母独怜,春风降帐训长篇。故园四首都成梦,偷渡余生二十年。

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李苹香从小就读了许多诗书,虽然是女儿身,但是她却对写诗填词很是感兴趣,别的小孩玩泥巴,李苹香却整天抱着一本诗集爱不释手。

看到女儿如此聪慧,李苹香的母亲程淑仪曾笑着抚摸她的背说:

“吾家又出一状元矣!

既能活学还要能活用的,才能称之为才女。薛涛八岁写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谢道小时候就能随口吟诵出写雪名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李苹香8岁也能做诗,而且写出来的诗完全不像是出自一个八岁的幼女之手,虽然李苹香小时候写的诗作未能流传下来,但是当地一位名人对她诗歌的评价却流传了开来:

“此种,当于古人遇之,至于今人,百年来无此手笔!”

这位读者对李苹香的诗句评价是“警艳”,“警“的意思是含义深刻,“艳”的意思是辞藻华丽,小小年纪就能做到内容与形式并重,可见李苹香的诗才确实非常出众。

这名读者还说,李苹香的诗句是只有在诗歌繁荣的古代才能遇到的,如今已经一百年没有见到这样的大手笔了。如此评价一个8岁小女孩的诗歌,未免太过夸张,但也可以看出李苹香的诗歌确实有能够冲击人心的力量,才让人读了之后产生惊艳的感觉,发出了如此言过其实的感叹。

才貌俱佳的李苹香,本来应该在父母的把关下,嫁给一个同样优秀的如意郎君,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李苹香接下来的遭遇,完全是对“红颜薄命”这个词语的演绎。

在和章士钊相识的时候,李苹香向他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章士钊后听后感慨不已,还专门给她写了一本传记《李苹香》,为这本自传写序言的正是李苹香中意的知己,也就是章士钊的情敌李叔同。

1897年,李苹香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她跟着母亲和兄长一起来到大都市上海看赛马会,初来乍到的三个人,完全不熟悉上海的消费水平,没过几天就花光了身上所带的盘缠,没有回家的路费,待在旅馆里一筹莫展。

从来没有到过大城市的人,最容易上当受骗,手足无措的三个人很快就被一个姓潘的中年男人盯上了。他看见李苹香长得美貌动人,就打起了歪主意,谎称自己是他们的老乡,并慷慨地拿出钱来解了李苹香母女的燃眉之急。

从小就在单纯的环境当中长大,李苹香完全不知道人心的险恶。在困境当中,遇到如此雪中送炭的好心人,李苹香母女更是没有了任何防备之心,根本没想到,先让别人尝到一点甜头,这只是潘某骗人的惯用手段。

潘某拿出钱来让李苹香母女继续在上海玩了几天,以导游的身份热情招待,处处献殷勤。但过了几天,潘某就露出了他的真实意图,提出要娶李苹香为妻。李苹香的母亲和兄长性格实在太软弱,认为当下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好让李苹香和潘某住到了一起,用她来抵这些天的债务。

莫名其妙地嫁了人就算了,没想到这个潘某早已有了家室,善妒的妻子不允许李苹香进门,她又被潘某带回了上海。为了赚钱,潘某又无耻地让李苹香做了妓女,自己当起了拉生意的,李苹香好好的一个闺阁女子,就这样一脚踏进了无法回头的苦海。

在这段李苹香自己讲述的身世中,她一直是个受害的弱者,但是也暴露了李苹香母女身上的问题,在知道潘某是觊觎李苹香的时候,竟然没有任何的反抗,没有回家的路费,也没有想过用其他的办法解决,而是直接将女儿卖给了一个居心叵测的人。

习惯了顺从的李苹香,在潘某让她当妓女的时候,竟然还是一味地顺从,而没有想过逃离。人的命运多多少少始终和自己的性格有关,或许正是这种只知道服从的软弱,让李苹香入了乐籍,一步一步地陷入到了风尘的泥潭当中。

乐籍在古代是罪民、战俘的妻女及后代所入的专门名册,在社会上处于备受歧视的最底层地位。李苹香一入乐籍,便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但幸好李苹香才华卓绝,会写诗填词,“诗妓”的名声很快就不胫而走,她也成了上海文人们争相追逐的对象。

“诗妓”之名风靡一时,相爱之人出家为僧,女性诗友花千金为她赎身

在追求李苹香的名士当中,最有名的就是章士钊和李叔同,章士钊的风流多情是出了名的,很快就拜在了李苹香的石榴裙下。

李苹香的才华让章士钊为之倾倒,李苹香的身世更让章士钊生出了无限怜悯之心,而一个男人对女人的怜悯,往往在片刻之间就能转换成难以自拔的爱情。在追求李苹香的期间,章士钊有感于她的悲惨遭遇,还为其写了一本传记《李苹香》,由李叔同做序,书的开篇是这样写的:

“苹香,妓女也,实才女也。苹香既是才女,胡为妓女?苹才厄于遇也。”

不过这个时候,李苹香心中更中意的还是李叔同,章士钊最终退出了这段三角恋,娶了比自己小5岁的名门之女吴弱男。李叔同出生于1880年,比李苹香大9岁,两个人相识时,正值李苹香20多岁的大好年华。

李苹香和李叔同的这段感情,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还被拍成了戏剧,因为两个人之间比起色相的吸引,更多的是一种惺惺惜惺惺的知音之情,诗歌酬唱是他们交往的主要方式。

李苹香的住所称为天韵阁,所出诗集《天韵阁诗存》中收录了她的95首诗。李叔同第一次与李苹香相见,就给李苹香写了首七言绝句:

沧海狂澜聒地流,新声怕听四弦秋。如何十里章台路,只有花枝不解愁。

李苹香给李叔同写的回诗,感叹了自己如落花般漂泊的命运:

潮落江村客棹稀,红桃吹满钓鱼矶。不知青帝心何忍,任尔飘零到处飞!

青帝,居东方,摄青龙,神话中的五方天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是春之神和百花之神。潮水落去,江村客船稀疏,红色的桃花风吹下,落满了江滩。不知道青帝为什么如此忍心,让它们四处飘零乱飞。

落花凋零,花神不管,这样的意象,不禁让人想起了林黛玉的《唐多令》:“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表面上是咏叹落花的凋零,实际上是感叹自己身世凄苦,爱情和婚姻没有归宿。

李叔同在南洋公学学习期间,和李苹香形影不离,除了在学校上课,就是和李苹香一起写诗填词、你侬我侬。但是这样才子佳人、互相欣赏的感情看似美好,实则最不长久,不过是如落花流水一般,来去匆匆。

母亲病逝后,李叔同黯然神伤,决定离开上海,远赴日本,也离开了朝夕相伴的李苹香,临别之际,李叔同写了一首诗来与这位相伴了多年的红颜知己告别:

慢将别恨怨离居,一幅新愁和泪书。梦醒扬州狂杜牧,风尘辜负女相如。

李叔同将能诗能文的李苹香称为“女相如”,将自己比作“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杜牧,在即将和李苹香离别的时候,李叔同的心里充满了离情别恨,含着泪水写下了这首离别诗,最终还是多情又薄情的自己,辜负了李苹香的一片深情。

从离别之际的难分难舍,也可以看出,李叔同和李苹香之间,确实曾经有过一段虽然短暂却刻骨铭心的感情。不过即使感情再深,李叔同还是和千年前的杜牧一样,潇洒地转身离去了,并没有像章士钊一样,将青楼女子奚翠珍娶回了家中。

李叔同不仅离开了李苹香,最终也彻底告别了红尘俗世。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定慧寺正式出家,法号弘一,出家之前,为了彻底斩断尘缘,李叔同将名妓李苹香、朱惠白赠给他的诗歌和画作都送给了好朋友夏丏尊。李叔同的晚年一直讲经求法中度过,直到1942年圆寂。

李苹香的品性在当时的上海,是超凡脱俗的,她的诗才,无论男女都非常欣赏。吕碧城的姐姐吕美荪曾经女扮男装,去拜访过李苹香,还写了一首诗称赞她的高洁性情:

采芳人去楚天凉,一片闲情琐夕阳。却喜苹花性情洁,已从风露浣尘妆。

此后李苹香和吕碧城姐妹就成了密切来往的诗友。李苹香的最终结局已不得而知,但有一个最流行的说法是侠义心肠的万柳夫人吴芝瑛出于对李苹香的欣赏和同情,筹集千金为李苹香赎了身。

李苹香的前半生遇到了坏人,身不由己沦落风尘,后半生遇到了好人,得以逃离苦海。男人们都只是贪图李苹香的美貌,终究没有一个人肯花大价钱给她赎身,唯有吴芝瑛伸出援助之手。

吴芝瑛在读到李苹香的《七绝》后,非常欣赏:

尘心涤尽觉身闲,絮果兰因取次删。满院月明凉似水,自钞贝叶掩深关。

之后经吴芝瑛就经常邀请李苹香到家中谈论诗文,并产生了给李苹香赎身的心思。李苹香是妓院最赚钱的工具,要给她赎身必须有足够的钱。吴芝瑛家里藏了名贵字画,她将明朝书画家董其昌的手写《史记》出售,得了数千金,救出了李苹香。

1934年,吴芝瑛在无锡病逝,朋友给她写的悼念诗中,有“佛手援妓苦”、 “更与苹香为莫逆,怜才脱籍保吟身”、“千金概脱烟花籍,一角孤撑风雨亭”的句子,就是她救李苹香于水火的最好佐证。

告别风尘生活的李苹香改名为谢文漪,以卖诗画为生,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李苹香至少还有一个不错的晚年,也算是上天对她的一种补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