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9月26日訊(記者史強 通訊員陳軍)一件件芒編器物兼具美觀與實用性,一幅幅漢繡、剪紙作品令人驚歎不已……26日下午,武漢市“出彩青春”公益項目——非遺傳承·新時代青年美育計劃師生成果彙報展在武漢光谷青年之家舉行,通過3個月的學習,華夏理工學院非遺傳承實踐隊的師生們用一件件融匯非遺元素的作品讓現場參觀者頻頻點贊。對這些年輕的大學生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活動,近距離感受到了非遺背後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活動現場。記者史強 攝

長江網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一樓展廳裏展出了百餘件精美作品,有漢繡和剪紙作品、自行創作、裝裱的國畫及各種以芒編技藝手工編織的生活器具,它們正是非遺傳承實踐隊師生3個月來的心血結晶。

今年7月到9月,在共青團漢陽區委員會的支持指導下,漢陽知音志願者服務中心與華夏學院合作,成立了10人的非遺傳承實踐隊,陸續推出以漢繡、國畫與裝裱、芒編、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爲主題的12場活動,讓大學生們現場得到非遺傳承人指導,學習、繼承非遺文化。

活動現場。記者史強 攝

“參加這次活動收穫很大,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傳承實踐隊隊長董叮咚說,她同時也是該校產品設計專業大四學生。在平時的教學和實踐中,她們會大量用到“中國風”圖案,但只能單純從構圖角度來理解。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她生平第一次用剪刀親手剪出了這些非常“熟悉”的圖案,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每一道紋路背後其實都有大學問,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更加感興趣。”她表示,自己將會把這次的收穫放到畢業作品中,同時用青年人的理念和現代化手段來加以改進,讓古老的非遺文化煥發出新生機。

活動現場。記者史強 攝

董叮咚說出了實踐隊全體師生的心聲,華夏學院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學院參與項目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夠汲取非遺文化的營養,幫助自身更好成長,學院也正在籌備引入魯班鎖等非遺文化項目落戶學院。

“非遺傳承實踐隊的形式非常好,我很贊同。”漢繡代表性傳承人王燕說,青年大學生們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近距離接觸、深入瞭解非遺文化,通過學習非遺項目裏的文化精髓,用於指導大家成長、創新,在發展中進行繼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