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20第三届半导体才智大会暨“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南京)成立仪式正式召开。在会上,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专家组组长严晓浪以培养集成电路人才为主题发表了演讲,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采取一些适当的策略,从而能够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在挫折中成长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且存在一些限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问题,严晓浪认为,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注重顶尖人才的培养,因为顶尖人才的短缺往往很难弥补。与此同时,在培养尖端人才时,应当注重实践培养,让新人去经风雨、见市面,用于去面对困难可调整,以此来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

对于集成电路的顶尖人物来说,由于未来往往会成为业内的“领军”人物,因此实践的机会更加重要。需要通过实践机会,反复试错,从而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人才培养保“量”也要保“质”

目前,国家为了大力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例如将集成电路产业设置为一级学科、在多所高校开设微电子学院等。然而,对此严晓浪认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在保证“量”的同时,也应当保证“质”。

严晓浪认为,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培养经得起考验的人才,对此高校的人才培养十分重要,需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来开展工作。目前,无论是28所微电子学院的建立,还是将集成电路设立为一级学科,都可以看出国家也在大力支持继承电路人才的培养。对此,校企联合,产教融合,产学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校企联合,产教融合,产学融合,便是能够让学生真正进入到产业中去,来开发产品、掌握技术,从而培养出真正“有战斗力“的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在注重质的问题的同时也应当注重量。与此同时,在集成电路产业界有丰富经验的人且久经考验的人,例如,曾毕业于知名中国高校、在美国知名大学拿PHD的人才等等,也可以成为新人才培养的导师,在新人中去传授更多的经验。此外,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的时候,产教融合联盟、产学融合联盟都应当注重培养能够解决国家重大问题、战略问题的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