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缝纫机,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都很熟悉,缝纫机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居家必备品,而会操作缝纫机是每个家庭主妇必须会的技能。那时候结婚兴“三转一响”,“三转”就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一响”指的是电视机。

缝纫机到了90年代的时候,使用的场景就越来越少了,而逐渐被闲置起来。有些是由于缝纫机出了一些小毛病,而人们又懒得修,而被搁置起来。缝纫机虽不是名贵产品,但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其收藏价值渐渐被人们所重视。

人们闲置的缝纫机正是那些收藏品收购商们的目标,若是以收藏品或古董去收购,人们不免有惜售的心理,给价低了不愿意出售,给价高了自己有没有太多的利润了。所以他们打出“免费修理缝纫机”的招牌,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免费修理缝纫机”这个招牌打出后,首先能吸引精准的客源,更能放松人们的警惕。“免费维修”实际上是“免费诊断”,经过他们的诊断后,往往会放大缝纫机的“小毛病”,要么得换件,要么就说修不好了。

而换件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大部分人不愿意再花钱去修理了。这时修缝纫机的人会说,“如果不愿意修,可以卖给我,你如果去当废品卖,更不值钱!”,很多人一合计,就低价卖给修缝纫机的人。

他们收购一台缝纫机往往就十几元至几十元钱,而经过一定的维修、翻新,这种老式缝纫机就能少则卖上百元,多则卖到数千元,因为有些老牌子的缝纫机已经很稀缺了。大家可以从某宝上搜一下老式缝纫机的价格,卖到数百元、数千元的很多。

所以,农村大街上“免费修理缝纫机”,只是个幌子,他们通过收购后赚差价来盈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