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接着说帕萨特的故事,由于初代帕萨特的优秀表现,笃定了大众高层的决心,在1980年完成了第二代车型Passat B2的开发,外观造型上继承了很多一代车型的元素,但是在细节上锤炼得更加成熟。二代帕萨特也顺利成为大众的全球车型,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南非、中国、日本等地都实现了帕萨特的生产。

Passat B2正式发售于1981年,与初代车型同样采用了奥迪80的底盘和车体结构,但是从外观和内饰方面逐渐形成了大众独有的风格,车身造型的家族化气息更加明显。车系延续了B1的双门斜背、四门斜背、三门、五门斜背以及Variant五門旅行車,更是大胆的增加了四门三厢轿车版本,迎合了80年代的市场需求,成为市场中的主流,并大量获得了消费者的肯定。

所以在同一时期,第二代帕萨特的兄弟车型也非常的丰富,毕竟都是同一款底盘研发出来的产物,除了同门兄弟车AUDI 80外,更有FORD Versailles/Royale(巴西)、Quantum(北美)、Santana(中国/日本)、Corsar(墨西哥),这些车型虽然叫法不同,但是论起来都是帕萨特的分身而已,只不过是各自活跃在不同的汽车市场中而已。

由于使用了同样的底盘,所以轴距都是2550mm,而车体尺寸却有4435×1685×1385mm、4540×1685×1385mm、4545×1695×1400mm、4590×1694×1473mm四个版本。

尽管帕萨特车系使用的是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的动力布局,但是出现了Passat Variant Syncro这样四轮驱动的版本,尽管在基本结构上与奥迪80的 quattro四驱版本区别不大,但是由于 quattro早已名声在外,所以集团内部策略性地淡化了Syncro的存在,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卖点来宣传。

在动力方面,二代帕萨特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选择,针对不同的市场搭配了多款发动机。1.3L(60hp)、1.5L(70hp)、1.6L(75hp/110hp)、1.7L(88hp)、1.8L(103hp)、2.0L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1.9L(115hp)、2.0L(115hp)、2.1L(110hp)、2.2L(136hp)四种排量的直列五缸发动机,以及1.6L(54hp)、1.8L(90hp)两款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以及一款1.6L(70hp)直列四缸柴油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部分汽油发动机已经从化油器进化成了喷射供油,无论是在性能和还是经济性上都实现了明显的提高。

在传动系统方面,根据不同的发动机和驱动模式,提供了3速自动挡、4速手动挡、5速手动挡三种选择,与不同的发动机进行匹配组合,实现了多种动力搭配。

同样是在80年代,真正让Passat B2遍布全球的操作,就是其在亚洲市场的大放异彩,1981年在德国法拉克福车展中首次出现的桑塔纳(Santana),实际就是就是Passat B2换了个名字而已,你可以把他看作是帕萨特的四门轿车版本,但正是个版本先后在中国和日本投入生产,才使大众能够远离欧美市场的混战,开拓了亚洲地区的市场。

至于中国人与桑塔纳的故事,已经有太多的自媒体争相传颂,四斗以前也曾写过相关的文章,今天就不再重复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翻我以前发表的文章补一补课。

这一版本的帕萨特直到1988年的3月底停产之前,仅在德国的销量就已经达到了3345248辆,而在全球范围内更是超过了450万辆,正是由于这个惊人的数字,使得大众觉得继续延长这款车的生命周期,并在同一年推出了改进版本,Passat B3,但行至此时,大众的策略已经发生了改变,原本车型丰富的帕萨特车系只剩下了四门轿车和五门旅行版本两种。

关于帕萨特B3的故事,四斗会在明天接着跟大家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