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诸葛亮再度北伐,可是这一次却成为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由于司马懿早有准备,加上诸葛亮军务沉重,终于诸葛亮病倒在了五丈原。而诸葛亮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同司马懿的决战中,司马懿笑到了最后。并且蜀国这个时候虚弱不堪,面临这样的重大损失,蜀汉简直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但是这时候司马懿却没有发兵趁机入蜀。

司马懿字仲达,曹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精通谋略、善于用兵、极善隐忍,司马懿先后担任曹魏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位,他也是曹魏三代托孤辅政大臣。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政变窃取曹魏政权,成为真正的掌权者。司马懿之所以能够位极人臣、威震海内,最主要是因为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坚守不战,最终耗死了诸葛亮。

这个在诸葛亮死后能稳定蜀国朝政30余年而没有内乱发生足见其之高明,反观魏吴两国,后期内乱不断。刘禅当政期间,任用了一批贤才,像蒋琬,费祎,姜维等等。

前15年司马懿受曹爽压制,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能活着已然不易;后2年刚刚翦除曹爽,又忙于镇压异己,也不可能有精力出兵蜀汉。事实上直到司马懿死的那一年,排除异己的工作依然没有完成,直到司马昭主政时期,司马家的权势才算是真正稳定下来。

其实诸葛亮病逝之后,蜀汉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正是攻打蜀汉的最好时机,但是司马懿却选择了撤兵。这背后自然是有考量的,因为毕竟涉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旦司马懿发兵蜀汉,拿下来了会被怀疑有野心,拿不下来也会被问罪。

曹叡在时,司马懿无能为力。对于司马懿领军,曹氏家族一直很是防范,尤其是皇帝曹叡,还有曹爽等亲贵,时刻防范司马懿。在诸葛亮攻打时,用司马懿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诸葛亮死后,对于曹叡来说,那就高枕无忧,因此不会让司马懿继续建立功勋,继续领军。

由此看来,司马懿已经是功高盖主,曹睿一直提防司马懿,司马懿打败诸葛亮威声大震,曹睿已经是如坐针毡、慌慌不可终日,只想着赶紧把司马懿调回,严加看管。

高平陵政变之后,王凌因不满司马懿独揽朝政,于嘉平三年谋反,欲废曹芳,拥立楚王曹彪,司马懿率大军征讨,王凌自缚投降,后来被诛灭九族,不久后东吴再次伐魏,司马师率军抵挡,司马懿病逝。显而易见,曹魏一直内乱不断司马懿根本无暇伐吴。

曹氏三代没有杀司马懿都是因为司马懿有很大用途,尤其是曹睿时期,司马懿的最大用途就是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其实司马懿根本不想杀诸葛亮,空城计就是一个例子,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的下场也是有目共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