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内以LPR为4.65%。这意味着,从4月份降息之后,LPR报价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不动了。

所谓LPR,是由18家银行每个月进行报价,这些银行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然后通过加权平均后得出的数据,于每个月20号9时30分公布,遇节假日将会延后。

通常LPR报价有两个,分别是1年期LPR和5年期LPR。而1年期LPR报价,对应的是短期贷款参考基准,而5年期以上的LPR报价,是个人房贷的参考基准。LPR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对市场形成极强的“风向标”作用。

最好的例子是,央行今年2月和4月两次降息,上半年三次降准,使得国内楼市马上就开始繁荣起来,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的房价正是4月份之后快速上涨,很多对房价上涨预期开始乐观起来。

而从5月份开始,央行就要急“踩刹车”,连续数月坚持不再降息。实际上,央行在近半年的时间里维持利率不变,LPR已经第5次纹丝不动,其中肯定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其实,市场对央行不降息也是有预期的,就在本月15日,央行开展1年期6000亿元MLF(中期便利)操作,中标利率为2.95%,与上月持平,按照常理,MLF利率不变,LPR报价就不会变。那么,央行为什么连续5次拒绝降息呢?

首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央行都在放水,但中国经济形势表现强劲,早在5月份就开始复苏,我们没有必要再搞货币宽松。今年,全球货币宽松的力度是很高的,美联储已经投放了超过3万亿美元,欧洲央行议息会议也决定购买债券计划扩大至1.35万亿欧元。同时,今年美国欧洲的GDP出现-10%的增长,日本会跌到-6%。发达国家印钞票是在疫情肆虐,经济大衰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

而再看一下中国,一季度是-6.8%,而在二季度复工复产之后,马上反弹到了3.2%。进入到8月份后,我国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都呈现正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摆脱了疫情的影响,开始走上正常的轨道。全年GDP增速达到2-3%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从目前形势来看,中国央行完全不需要急着放大水。更何况,今年6、7月份的M2同比增速分别是12.8和12.3%,这样的增速在历史上看算是较快速度。

再次,央行如果继续再降LPR利息,会使存款利率也同步下调,这将会导致银行存款大量流失,出于揽存的需要,央行也不能再降LPR利息了。目前,各地中小银行还在拼命揽储,但是存款流失严重。银行储蓄越来越少,根本无法达到央行定下的存款指标额度。而实际上储蓄存款是银行揽储成本最低的,如果银行揽不到存款,就只能向从同业拆借市场上去借款,那付出的融资成本要远比储蓄存款要高出许多。

最后,国内的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是LPR为4.65。这已经是历史最低LPR利率了,而对于长期利率来说,利率压得过低,也反而是增加了银行自身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于是,自从7月份以来,几十个城市纷纷收紧调控,房企还要面临“三道红线”的财务考核,这意味着,房企只有将各项数据回归到红线范围之内,才能达到监管层的要求。

实际上,之前央行之所以要把长期的LPR利率压到历史较低水平,主要还是在疫情过后,减轻购房者的还贷压力。但一味地下调LPR利率,也有很大后遗症,如果开发贷款和居民房贷利率过低,等于变相鼓励房企拿地建房,以及居民们投机炒房。而大量趋利的资金都跑到了房地产领域,扩大内需就很难实现。所以,央行连续5个月停止降息,这也意味着,央行找到了LPR的平衡点,可能央行觉得目前这个LPR利率正合适,继续下调或上涨都不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