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就要成家立业,结果这时才发现当年除了教孩子学习好就是要好好学习,忘了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情感以及怎样跟别人特别是异性相处。

近三十年来关于新一代两性的争论不断,比如社会机分工问题、社会公平法则、滥用性别优先权、彩礼问题、财产分割问题等等。纵观古代历史也从未有过两性对立到如今这么强烈的局面。

但是对立的最终结果就是结婚率的不断下滑,绝大部分人觉得一切都是房价惹的祸,因为房价高导致青年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与希望,同时不断抬高的结婚的门槛。结果房价就在“怨声载道”中稳定提升。

由此可见房价的上升还是不乏青年的不断推进,所以让房价承担结婚率低的一应责任其实真的有点过,产生这个观点是因为近期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公司新搬的地方在一个幼儿园的背后,窗户里经常能传来幼儿园里的声音,比如老师教学、孩子嬉闹,站在窗前还能看见半个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通过近几日与幼儿园的间接接触,并结合我之前的所学所闻,我忽然发现导致问题不断恶化的导火索实际上是家长与老师对低龄段不同性别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

对于低龄段的保护性别差异过大

不论在家或是在学校,低龄段的孩子当中女孩总能受到照顾是事实。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打闹,后来两个人都哭了,除当事人父母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会下意识的主观判定是男孩的不对。

幼儿园里如果男孩把女孩弄哭,至少要受批评甚至请家长,两家家长还要再进行第二轮的博弈。可反过来女孩把男孩弄哭呢?男孩没出息,对方是女孩让让就行了,我猜你们当时也是这么处理的。

男孩一个人哭泣,下意识地认为是男孩犯了错被惩罚了,女孩一个人哭泣马上就会获得同情下意识地认定为一定受了委屈。所以女孩在低龄段受的保护过多,导致长大以后逐渐养成了一种跋扈且又理所应当的心理。

再看长期得不到保护的男孩,在性格方面往往会走向极端,要不然是特别是执拗,要不然就会展现出不良的思维认知,比如多疑、妒忌、懦弱、甚至暴力倾向。新一代的青年这种情况已经十分明显,男性对于女性很多时候会产生莫名的畏惧心理。这跟从小被母亲和女老师训斥过多不无关系。

女强男弱的社会现状绝不是先进的代表

很多女性会莫名的认为中国式女权是社会进步的代表,我不知道她们的论点论据到底是什么,但雄性因为力量以及智慧的关系代表创造力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一个社会缺失了创造,怎么可能代表进步?

而提出这类观点的女性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非是一群精致利己主义的典范,在不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却要更多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在强调男女平等的问题为何不主动提出房子不应由男方承担,打仗应该让女人冲锋呢?

改变不了社会环境不要紧但别小看家庭教育的作用

孩子的行为规范、思想认知的启蒙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在我印象当中从我有了独立意识开始之后所接受的很多信息都是消极的。比如我说父母浪费水,他们会说那么多人浪费水一个人节约有什么用?无数的教育以英雄形象作为参照物,但却在实际行动中拿“别人”当推说辞。

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自我意识还不完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一种浅薄的认知阶段。如果父母这个时候偷懒任由孩子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去了解世界的话,一旦孩子的自我意志形成之后,就很难再改变。

而性别认知方面的教育也同等重要,男孩至少学会不逞强,保护不了自己就别去保护任何人,女孩与其教她们被人保护不如从小灌输自我保护意识。

一个人的力量确实什么也改变不了,但绝不代表自己改变不了就去摧毁本应改变后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