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他的古体诗长期以来更是受到忽略。实际上,古体诗创作集中体现了袁枚诗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纵横恣肆,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呈现出不同于近体诗创作的美学特征。他是清代中叶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诗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执诗坛牛耳近50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袁枚的小诗,这首诗仅仅只有20个字,但却能感动千万人,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

清代: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在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能长出绿意来。苔花虽然只有米粒般大小,但它也像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苔藓是比较低级的植物,它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但它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存的勇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在一个阳光都照不到的恶劣环境下,苔藓却仍然努力生长,展现出自己的青春。“恰自来”的意思是这生命力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两句的意思是苔藓也会开花,虽然它的花朵只有米粒大小,也没有靓丽的色彩。但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最后一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苔花如此毫不起眼,自然是不能和牡丹相提并论,但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并且争取到和牡丹一样开放的权利,这难道不应该让人敬佩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90%的人都是出身平凡,没有显赫的家世和背景,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袁枚这首诗给了我们很多人一个启示,青春的意义在于尽情地绽放自己,在于勇于超越自我的自然属性,追求生命的内在超越,活出生命的精神属性。细细品来,味从中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