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慕佩洲、周 青

一场成功和一次失败效果相同——都让航模操作手刘凯在基地声名远扬。但在刘凯心中,航模顺利翱翔天际的喜悦早已淡然,而“坠机”之耻却不时掀起波澜。

那年6月,刘凯从士官学校学习航模专业归来,恰巧原航模班长退役,他承载众望预任班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刘凯第一把火就烧在新型靶机试飞任务上。这是该型靶机首秀蓝天,刘凯一声不吭,果断扛下任务,扭头便扎进机库开启“修炼”之旅。

这是刘凯第一次执行试飞任务,他没有拿金贵的靶机练实操,而是细心选用飞行模拟系统,从靶机准备,到起飞、航行、回收,他闷头苦练了上千次。

首次实飞,“出关”的刘凯伫立演训场,昂首挺胸。“必须首战告捷!”刘凯的心中鼓着劲,操作靶机平稳向上攀升。

突然,一阵横风袭来,他稳住心神,竖起耳朵听着操作系统对风速、航速、航向的播报,并精准调整飞行姿态。

航行稳定,首飞成功近在咫尺。

“准备降落!”刘凯根据系统指令,迅疾打开靶机降落伞,孰料,风速猛然加大,开伞过晚,靶机猝然失控,一头摔向地面。这一仗,折戟沉沙。

航模班长出师不利、败走麦城,引得议论喧哗。“都说刘班长是士官学校毕业的航模大拿,又苦练那么久,怎么第一次飞就坠机……”刘凯听在耳中,内心翻江倒海。

靶机试飞观摩在即,战友问刘凯:“班长,解决来得及么?要不请厂家……”

“再试试。”刘凯轻扶眼镜,惜字如金,扭头又扎进机库。

他一遍遍回看飞行视频、航行记录,翻教材、查教案,试图从权威资料中找寻坠机原因,但他发现自己的操作都严格遵照规范,没有问题。

“难道只能请厂家来解决吗?”没有头绪的刘凯在机库踱步,脑海里翻想着坠机当天的细节。而一旁,通信专业的战友正在调试机库里的监控,忽然,一幕画面恍如天赐,裹着灵感将他拍醒:视频画面与现场情况存在延迟。

推此及彼,电子设备传输时的“延迟”现象,同样可能存在于实时播报风速、航向等信息的飞行操作系统上,所谓“实时”并不实时。“慢半拍”播报出的开伞时间,怎能跟上瞬息万变的风向与情况,这便是航模失控的罪魁祸首!“实时”改为“预判”,没准能解决。

“话不要多,还是实践来得实在!”刘凯没有急于将想法告诉别人,他默默启动飞行模拟系统,闷头开始试验。

“这个方法行不行?”质疑声此起彼伏。“飞了才知道!准备航模,阵地试飞!”数次试验成功,给了刘凯十足的底气。

这天,风声渐紧,轻风吹拂下的刘凯再一次站在首飞失败的演训场,这是他特意选择的天候。起飞、巡航、回收一气呵成,靶机安全着陆的那一刻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就在当年,刘凯修订完善航模飞行教案,并带全班圆满完成了某防空兵建制连比武考核的48架次飞行保障任务,安全无事故。

“败中求胜,真牛!”刘凯的名声又一次在基地里叫响了起来。

(图片:胡鹏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