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爲電影統計致“哭”率的數據,具體測算電影的淚點功效,《奪冠》或許高居榜首。

從頭到尾無數淚點,女排姑娘們訓練太苦讓人哭,在日本意義非凡奪得冠軍讓人哭,朱婷找不到打球的目標、太苦太不自信讓人哭,十八歲的郎平日復一日夜復一夜苦苦訓練讓人哭。

首映禮上,郭帆導演說他看了十分鐘就想哭。

馮紹峯說電影熱血、震撼且感動。

吳君如更是頻頻擦眼淚。

觀影現場,觀衆們更是哭聲一片,影院裏始終迴盪着啜泣聲。

然而,在這樣一片爆哭的節奏裏,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還是難得的笑點擔當。

對於電影,尤其是《奪冠》這樣淚點密集的電影而言,笑點是很重要的節奏調劑、也是很巧妙的畫風中和劑。

一,氛圍調節、笑點擔當。

彭昱暢的角色一進入訓練場館,差點就被飛來的排球砸中,自帶“哎呀有點慘”的喜劇模塊畫風。

姑娘們和江蘇男排的大戰中,彭昱暢的角色慘被拍中頭部,無辜的眼神莫名很好笑。

他的內心從“不好意思”“不忍”“不情願”到萬死不辭,轉變鏈條清晰又完整。

起初他以局外人身份上線,上場時類似不明真相的喫瓜羣衆,非常拒絕“組織沒告訴我要當陪打教練啊”。

給姑娘們發球、陪姑娘們打球的時候,他下手都非常留有餘地。

這和江蘇男排“不打真的”的面子上的客氣不同,他認識這些姑娘,朝夕相處知道她們有多苦多不容易,故而於心不忍。

但最後,他被鼓舞被感召,成了姑娘們最重要的陪打教練,也是團隊核心成員。

巧妙的是,電影在這個角色的塑造上,並沒有一味傾注感情色彩、主打淚腺,而將之設置爲重要的笑點擔當,笑點、淚點、燃點多路並重。

姑娘們前去日本比賽之前,青年陳忠實止步於機場送行。

原本應該是遺憾場面,但《奪冠》把這一段拍的好笑又溫情。

彭昱暢和白浪二人皺着眉頭第一次喝速溶咖啡的場面,很有記憶點。

直觀來看這是笑點,但背面全是柔軟、深邃、綿長的溫情。

郎平掏出隊友們一起織的袖子不對稱的毛線衣,格外溫暖。

這也是彭昱暢這個角色最重要的核心特質,濃郁的陪伴感、溫情的治癒感。

二,走過漫長歲月的陪伴感。

彭昱暢飾演的陪打教練,後期成了主教練又卸任,雖然身份有變化,但不變的是始終是重要的靈魂人物,是一路陪伴姑娘們披荊斬棘斬獲桂冠的核心之一。

如果說吳剛、鞏俐飾演的兩任教練,都同樣有冷眼和嚴格要求的“黑臉角色”成分,那麼彭昱暢的角色則是絕對的“唱紅臉”擔當,溫暖質感一以貫之。

(當然郎平和老教練雖然都嚴格要求,但觀念有諸多不同,此處略去不表)

這邊鞏俐飾演的郎平教練嚴厲“好好想清楚爲什麼打球,想不清楚晚上就在這裏睡”;那邊黃渤飾演的陳忠和暖心上線,帶着大家砸球看牆上的印跡。

一剛一柔,一唱一和,堪稱完美搭檔。

看完電影,舒心醬深深感慨“奇怪的CP又增加了”,不是狹義上的情感CP,而是廣義上的同事、朋友、知己、戰友,數十年荊棘之路一同走過、共同戰鬥的情誼值千金。

從彭昱暢這個角色的角度來說,既是指導視角、又是陪伴視角,既是圍觀的局外視角、又是深深付出的共同奮鬥的局內靈魂,可愛鮮活又熱血萬丈,叫人動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