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夜幕降臨,嘉峪關百年關城之下,來自各地的108名山地自行車手在夜色中帶着歡笑和淚水,榮耀與遺憾,相互擁抱、慶祝、放聲高歌。25日,“隴越騎聯”2020穿越絲綢之路(國際)山地自行車多日賽在甘肅省嘉峪關市收官。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主流聯賽推遲、大型賽事取消,體育賽事與產業受到不小衝擊。然而,這場在西北舉辦的大型山地自行車多日賽,卻展示出山地自行車運動的蓬勃活力和產業復甦的強勁動力。

9月22日,男子組選手從白銀站起點出發。新華社記者 張睿 攝

一批山地自行車“黑馬”脫穎而出

在此次比賽中,黃世海和他的隊友梁世重以總時長14小時2分17秒的成績力壓專業車手王禎、“山神”封寬傑等知名選手,奪得男子組冠軍。

鮮爲人知的是,這位“黑馬”來自一個耕地破碎、十年九旱的貧瘠之地。雖然住在山裏,但在上大學前,黃世海從未接觸過山地自行車。

今年25歲的黃世海來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的一戶農家。

“上大一時,哥哥在蘭州市開了一家車店,我第一次意識到騎車也可以是個人愛好。”黃世海說。

黃世海並沒有專業的教練指導,從大學生到車手,完全是靠他蹬着車子在蘭州周邊的山上獨自苦練。

“大學四年,我幾乎把蘭州周邊的所有山路都騎了一遍。”膚色黝黑、長相帥氣的黃世海語氣裏充滿了驕傲。

來自拉薩的年輕車手扎頓是黃世海因賽相識的好友。在此之前,他從未在西藏以外的地方參加過比賽。

“絲綢之路賽道的美麗與刺激超出想象,黃河、祁連山、戈壁灘,都是我以前沒見過的。”扎頓接觸到更多優秀的車手,也目睹了祖國的幅員遼闊。

據業內人士介紹,許多像黃世海、扎頓這樣的“草根”車手,由於條件限制無法接受專業訓練,但他們憑藉熱愛與努力,劈開了賽道與人生路上的荊棘叢。同時,隨着山地自行車運動的羣衆基礎越來越厚實,我國山地自行車運動向專業化、高水平發展的後勁也越來越足。

男子組選手抵達終點。新華社記者 張睿 攝

河西走廊成山地自行車騎行長廊

比賽期間,這些車手從蘭州黃河之濱出發,穿過陡崖凌空的黃河石林,衝進祁連山脈下不爲人知的野徑,途經幽靜神祕的丹霞,又義無反顧地扎進茫茫戈壁,在挑戰自我的同時也領略了大西北的雄渾壯美風光。

據甘肅省體育局介紹,這次比賽的賽道中,硬化道路不足10%,絕大部分是原生態賽道。業內人士表示,古絲綢之路沿線,尤其是河西走廊,地貌多樣,風景雄奇,確實是舉辦山地自行車的黃金賽道。

英國選手賈斯廷·詹克斯表示,雖然他已在世界各地參加過多次賽事,但長達五天的山地自行車多日賽還是首次嘗試。豐富的地形地貌、壯美的沿途風景以及賽道所在城市的悠久歷史讓他印象深刻。

山地自行車是甘肅省的傳統項目。據甘肅省體育局介紹,這項賽事也是甘肅省舉辦過時間跨度最長、規模最大的山地自行車多日賽。

“受疫情影響,此次比賽曾經數次延後,運動員也從起初的400多人降到了現在的100多人,可謂困難重重,但支持比賽儘快舉辦的呼聲始終很高。”甘肅省體育局競技體育處處長王俏說。

他說,甘肅正通過“體育+旅遊”的模式,在推動自行車運動高水平發展的同時,促進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比賽累到不行的時候,即使摔得一身傷,我就是下車推着車子走,也要把前面的路走完。”扎頓說,“畢竟翻過那座山,就是更美的風景。”

9月23日,兩名參賽選手穿越祁連山區(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張睿 攝

“自行車王國”打造更多品牌賽事

曾幾何時,中國被稱作“自行車王國”,但彼時自行車在中國更多隻是一種交通工具。近年來,休閒健身方興未艾,自行車運動蓬勃發展,這一稱號已被賦予新的含義。

據本次比賽的賽事總監陳以懷介紹,目前中國擁有數量十分龐大的自行車運動消費人羣。在此基礎上,自行車賽事遍地開花。

以西北地區爲例,“環青海湖”自行車賽長期一枝獨秀。隨着自行車運動的普及,“環湖賽”賽道不斷擴展,涉及青海、甘肅、寧夏各省區,大有“環西北遊”之勢。

9月22日,參賽選手騎行穿過黃河石林大景區二十二道彎。新華社記者 張睿 攝

新興賽事也在不斷增多。今年以來,甘肅省蘭州市、酒泉市、隴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先後舉辦多項自行車賽。各地創立西北自行車賽新品牌的動力強勁。

據王俏介紹,此次穿越絲綢之路山地自行車多日賽是甘肅省首次與第三方公司合作主辦大型賽事,引進專業公司進行整體運作,成效明顯。

業界人士坦言,當前自行車賽事雖然數量有所增加,但質量參差不齊。陳以懷認爲,當前中國自行車運動與國外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職業化以及市場化運作方面。他表示,即使還存在許多不足,但只要堅持,更多品牌賽事、更高質量的騎行聖地終究會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