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主持人遇上世界技能大赛

除了制作节目外

还可以做什么?

其实,她有她的使命与责任

接到中国(上海)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形象大使的邀请时,陈璇有点懵。世界技能大赛是什么?

在了解到它是一项国际性的技能大赛后,她高兴地答应了。

01

“我去过很多国家,它们都十分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靠技能生存,用劳动来获得幸福,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我觉得这届大赛是撬动人们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2017年4月,世界技能组织官员来到上海考察,五位申办形象大使作为申办国家的代表正式亮相。除了陈璇,其余四位都是技能高手。身为主持人,传统意义上的技能似乎与她格格不入,但她不想做“花瓶”,她想为中国,为技能做些什么。

出色的沟通能力是她最大的“武器”。除了奉献一次次精彩的会议主持外,她还充当世赛官员与中国官员之间的桥梁,用精准、生动的翻译帮助世赛官员更好地了解中国。一旦得空,她也会主动与外国友人交流,为他们介绍上海的特色。

2017年10月13日,阿布扎比,申办正式开始,张淑萍作为代表上台发言。压力,明显伴随于张淑萍左右。为了做好这次演讲,张淑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练习自己的发音,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自己的讲稿。当张淑萍站上讲台的那一刻,陈璇觉得她“整个人都在发光”。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技能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张淑萍平时话很少,但一提起自己的专业技能,就会滔滔不绝。她在专业方面特别能沉的下心、钻的进去,这种匠心精神充分体现在了这次演讲的过程中,也让我对技能人才更加尊敬。”陈璇说。

演讲完毕,现场许多人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而当所有申办环节结束,那声“China”更是划破天际,让陈璇心潮澎湃。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豪感。

02

上世纪90年代,电视是陈璇最好的伙伴。《综艺大观》让陈璇看到了艺术的美妙,而《正大综艺》则让她体会到了世界之大。羡慕,是能够和帅气而又智慧的主持人同台合作;羡慕,是《正大综艺》的主持人能够周游世界,走遍全球。父母不断强调“要以学习为重”,甚至好几次因担心陈璇看电视会影响学业而生气,但陈璇立志要成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陈璇只填报了北京广播学院(现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可现实是骨感的。“你是有心气的,毕业后可能不想回地方电视台工作,但和别人相比,你凭什么能够打包票进央视?学了播音主持,如果毕业后找不到主持工作,你还能做什么?”父亲的一席话,宛若一盆冷水浇醒了陈璇。是的,她拥有了很多英语演讲冠军的证书,她也已经通过了北广专业课的考试,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想了许久,她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

“后来我去英国学习经济学了,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以后就业留更多的出路。”陈璇说。

7年间,在求学的同时,陈璇不曾放弃。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有她主持的身影,而当机会真正来临时,她毫不犹豫。那天,SMG的工作人员来英国交流学习,陈璇经朋友介绍充当了翻译。临别时,SMG的工作人员被陈璇的专业打动,诚邀她回国参与上海外语频道ICS的开台。惊讶伴随着惊喜,陈璇第二天就辞掉了英国的工作,起身回国。

在ICS,她遇到了自己的偶像主持人。同台合作,内心尽管激动不已,但她仍然保持了最专业的职业素养。她也遇到了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当年考北广时,陈璇的复习资料正是曹可凡编撰的。那本书早已泛黄,而当陈璇拿着它站在曹可凡面前时,曹可凡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缘!”

03

担任申办形象大使后,陈璇与前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有过一次美好的访谈。那是2017年的6月,当时,上海仍在全力准备世赛的申办工作。站立于前滩,眺望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种种痕迹,西蒙·巴特利情不自禁地感叹上海的办赛能力,也流露出对于上海能够成功举办世赛的一份信心。话锋一转,陈璇将问题引向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上,西蒙·巴特利坦言,这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工业革命催生了非常多的工种,但当大学兴起后,考上大学似乎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事实上,所有的劳动都应该被尊重。若世赛能够在中国举办,世界技能组织期望它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高水平的技能,原来是这么体面,高技能人才们的认真、钻研,原来真的能够感染到每个人。由此,可以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技能之中。”西蒙·巴特利说。

节目播出的效果很好。采访结束后,陈璇对世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明白自己作为申办形象大使肩上的责任。现在,上海正全力筹备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而陈璇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

“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愿世赛将每位匠人闪光的模样展现给全世界。”

文字:解放日报俞宏浩

编辑:玉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