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過了65歲,還能做什麼工作?892萬日本老人正在努力…

六十歲,這個花甲之年,按照我國的標準,你就可以退休開始享受輕鬆閒適的老齡生活了,旅遊看書讀報等等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老年人的標準是65歲,比我國整整延遲了5年。但日本的退休年齡遠遠不止65歲,整個日本社會在老齡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日本這個高度老齡化的國家,又一次重新定義了“老年人”。數百萬的超65歲的人正在堅持全職工作,重新兼職打工,甚至開始新的生意。

9月21日是日本一年一度的敬老日。日本總務省在今年“敬老日”到來之際公佈了老齡人口數據,根據該報告顯示,截至9月15日,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0萬人,達3617萬人,人數創歷史新高;在總人口中的佔比也增加0.3個百分點至28.7%,佔比爲全球最高。另據估算,到2040年,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增至近4000萬,佔總人口的35.3%,到2060年更將達到40%。

同時,2019年日本65歲以上就業人數比2018年增加30萬人,連續16年增加,達到了892萬,爲歷史最高水平。

日本的老年人口的結構

從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變化來看,自1950年以來(4.9%)一直在持續增長,1985年超過10%,2005年超過20%,2020年爲28.7%。已經成爲歷史最高。根據日本國家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的估計,這一百分比將繼續上升,到2040年,第二個嬰兒潮時期(1971-1974年)出生的一代將超過65歲,預計爲35.3%。

日本老年人口走勢 圖片來源:日本總務省

就全球橫向比較而言,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前景數據顯示,按照聯合國65歲的標準,日本老齡人口28.7%的佔比爲全球最高,第二位爲佔比達23.3%的意大利,第三位的葡萄牙佔比達22.8%,排名第四的是芬蘭,第五位爲希臘,第六位是德國。中國的老齡人口占比爲11.5%,世界的平均佔比爲9.1%。

圖片來源:世界銀行官網(基於聯合國人口前景數據)

按性別來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中,男性佔到了1573萬人,佔男性人口的25.7%;女性爲2044萬人,佔女性人口的31.6%。

按年齡段來看,70歲以上有2791人,80歲以上有1160萬人,90歲以上有244萬人,100歲以上有8萬人。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來看,整個全球的出生率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世界新生嬰兒的出生率18.2%,中國的出生率爲10.9%,而日本的出生率爲7.4%,韓國的出生率爲6.4%。去年日本出生的嬰兒數量下降至946060,這已是連續第二年出生人數保持在100萬以下。也是開始有該項統計數字以來的最低水平。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將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描述爲“國家危機”。

一方面老齡人口越來越多,一方面出生嬰兒在減少,全世界的勞動力都在向高齡化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日本總務省的預測,韓國的出生率低於日本,韓國的老齡化趨勢將進一步加速,儘管該國目前老年人佔比還未進入全球前十,但到2025年開始,該國將超越日本成爲全球“最老”國家,到2065年,韓國的老年人佔比預計將達42.1%,日本預計爲38.4%。

全球主要國家老齡化比率走勢來源:日本總務省

高齡化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老年人就業率較高,以彌補社會中缺少的年輕勞動力。

據總務省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老年人就業率已連續16年上漲,2019 年65-69歲的老年人就業率爲48.4%,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就業率爲17.2%。

日本老年人口各年齡段就業率變化趨勢來源:日本總務省

日本老年人口占整個日本社會15歲以上勞動力總人數比例來源:日本總務省

超過65歲的日本老年人

都在做些什麼工作?

日本總務省最新數據顯示,超過65歲的勞動人口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最多,有126萬人;其次是農業和林業的則有108萬人;然後是服務業爲103萬人,製造業有94萬人。

從各行業中老年工人佔總工人數的比例來看,農業和林業比例最高,爲52.2%,其次是房地產和商品租賃,比例爲26.4%,然後是服務業(未分類),比例是22.6%,最後是生活相關服務業和娛樂業佔比18.2%。

另外,日本多數老年人爲非正式員工,每4人中的3人爲小時工、合同工或個體戶打工等,其中兼職比例最高,達到了52.7%。

就全球橫向比較而言,日本老年人就業率全球排第二,第一位爲韓國。2009年韓國老年人的就業率爲30%,這一數字到2019年上漲至32.9%。

自2020年4月以來,老年僱員的人數和就業率均在提高。

老年僱員的人數和就業率均在提高來源:日本總務省

在去年5月,日本政府發佈了旨在確保有意願的老年人能工作到70歲的《高年齡者僱用安定法》修正案概要,以打造“終身不退休”的社會。今年2月,日本國會通過修訂案,要求各企業自2021年4月起,將員工的退休年限延長至70歲,或是廢除退休年限。

在今年7月,日本家電零售集團野島電器(Nojima)宣佈,正式將員工的退休年限從65歲放寬至80歲,如果員工有意留任並且健康狀況無恙,那麼公司最長將持續聘任至80歲。該公司還表示,如果有超過80歲的員工仍有繼續工作的意願,那麼公司也將研討80歲以上的僱用方案。

日本的養老金制度特點

預計到2037年,日本社會的贍養率將達80.5%,到2060年接近100%,養老保險金體系面臨巨大的壓力,過去30年間日本政府通過提高養老金領取年齡、設立養老給付增長自動調節機制,去增強了養老金制度的長期財務可持續性。但隨着老齡化的加速,徵稅、轉向“繳費確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計劃”、以及進一步延長領取養老金年齡的舉措被提上了議程。

目前,日本的養老金體系一般來說分爲三個方面:國家,企業和個人。

國家管理爲第一支柱,國民養老保險(NPI,即“國民年金)覆蓋全體國民,繳費和養老金給付都是固定數額,每人相同。然後是僱員養老保險EPI,即厚生年金)繳費率爲18.3%,由僱員和企業分擔,爲“待遇確定型“(DB)”,覆蓋全體企業和公務員。國民年金和厚生年金都爲現收現付制,無累積型個人賬戶。

企業管理爲第二支柱,主要是個人賬戶爲基礎的積累制基金,目前包括公司提供的待遇確定型養老計劃(Cooperate DB)和繳費確定型養老計劃(Cooperate DC)。此外還有還有覆蓋非企業僱員的國民年金基金(NPF)以及覆蓋企業僱員和公務員的一次性退職金。

個人參與爲第三支柱,主要由個人繳費確定型養老計劃(iDeCo)和個人儲蓄計劃(NISA)構成。個人儲蓄計劃目前一般包含個人儲蓄計劃、少年儲蓄計劃和小額累計投資免稅計劃。個人繳費確定型養老計劃由國家養老基金聯合會負責實施,覆蓋所有在職僱員、個體人員、自由職業者以及家庭主婦。個人儲蓄計劃賬戶劃由日本金融廳負責管理。

圖片來源:法新社

這樣的體制設計的特點在於,第一,作爲核心的公共養老金既保證了低收入羣體,又引入了激勵機制。在保證最低養老,全民參保的情況下,而其中的僱員養老保險又能起到激勵的作用,80%按收入繳費,20%由政府補貼,養老金給付與收入水平和實際繳費年限成正比。

期間隨着老齡化加速,爲了保證養老金的連續性,在過去2012年、2014年、2019年三次提高了消費稅,從6%到10%,並且還可能進一步提高,到2030年,提高至15%,2020年達到20%。此外還延長了領取養老金的年齡。

第二,企業年金爲非強制性,覆蓋率不高,其在日本人口的覆蓋率爲30%左右。

第三,第三支柱發展空間大,發展快。iDeCo 計劃從2001年開始實行,到2019年7月底已經覆蓋了131萬人。隨後又推出了個人儲蓄計劃、少年儲蓄計劃和小額累計投資免稅計劃,申請人數呈年均36%的速度增長。第三支柱的制度安排,不僅滿足了不同人羣的補充養老需求,還促進了勞動力市場流動和金融市場的發展。

第四,建立了公共養老金儲備金來彌補未來公共養老金缺口。2001年日本政府設立的養老金投資基金(簡稱GPIF)主要投資國內債券、股票、短期資產、國外債券以及股票,其投資組合偏保守,歷來偏重日本政府債券。該基金類似於我國的社保養老基金,但GPIF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養老金,2018年管理的養老金約1.44萬億美元超過了當年日本GDP的四分之一。

日本正在成爲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先鋒隊”

在未來幾十年中,人口老齡化或將成爲世界主流,將會是大多數國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隨着生活成本增加,消費水平提升,生活的各類消費都增大了很多,年輕人結婚生育的慾望降低,新生兒的出生率也越來越低。日本比其他國家更早地面臨老齡化社會的問題,正走在解決該社會問題的最前沿,以制定和實施對人口迅速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挑戰的有效應對措施。

圖片來源:路透社

日本是衆多老齡化日趨嚴重國家的“先鋒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可密切注視日本政府爲應對這一現象及其後續結果而進行政策調整,創新和實驗,然後啓動相應措施和計劃以實現未來人口的可持續增長。

中國的人口也在迅速老齡化,預計到2020年中國總人口將達到14.2億,人口將迅速向年齡更大的社會轉移,類似於日本。日本的一些養老體系的經驗或許可以借鑑。

在增強養老金制度長期可持續性上,日本嘗試了提高稅收、延長工作年限、提高養老金領取年齡、控制給付、轉向繳費確定型計劃、保障養老基金投資收益設定目標及擴大投資範圍,目前我國的社保養老基金投資範圍很窄,一般僅偏向於債券和少量的優質股權投資。

日本雙層公共養老體系既體現了社會公平又建立了制度激勵。並且,公共養老金實行一百年的精算制度和待遇水平自動調節機制成爲重要的社會契約。明確財政負擔水平,繳費上限和給付下限是重要保障。

積累制養老金制度的成敗取決於投資收益,在經濟高速增長期,該制度可能帶來較高的養老金待遇,但經濟低迷,會導致困難,尤其是對於惡性通脹非常脆弱。積累制私人繳費確定計劃的發展取決於提前支取、稅收優惠幅度等制度設計。

由於壽命的延長,人們希望儘可能長的時間保持活躍。牛津大學人口老齡化研究所所長莎拉·哈珀(Sarah Harper)建議,將70多歲和80多歲的人視爲活躍的成年人,並補充說,除非他們嚴重虛弱,依賴並接近死亡,否則不應稱他們爲老年人。

隨着世界上某些地區人們的壽命更長,更健康,人們需要對“老年”進行新的定義,隨後應進行勞動,養老金和退休金改革等其他變革,或許終生不退休離我們並不遙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