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健康報記者 王嘉譯 實習生 王澤霖 文 張書豪 圖

9月27日,中國卒中急救地圖“百城百圖建設行動”區域推進會(鄭州站)啓動。會議關注中國卒中急救地圖建設現狀、探討卒中急救地圖與區域卒中防治體系建設,爲與會代表搭建起分享卒中急救地圖建設經驗、提升院內卒中急救能力建設的高效平臺。

呼救1小時內至少到達1所地圖醫院

“百城百圖建設行動”旨在建立區域卒中救治工作網絡,打造“卒中黃金1小時救治時空圈”,改變我國部分區域急性卒中救治低覆蓋、低救治的現狀;在實現區域內居民卒中防治宣教全覆蓋的同時,提高區域內急性期卒中救治水平和效率。

“卒中救治,時間尤爲關鍵,時間就是大腦。”北京市120指揮中心主任李鬥說。打造快速、高效的卒中救治圈意義重大,這意味着區域內所有急性腦卒中患者呼救後1小時內,至少可以到達1所地圖醫院。織密區域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靜脈溶栓4.5小時,動脈取栓6小時”黃金時間窗內聯合救治網絡。

自河南省2017年啓動中國卒中急救地圖網絡建設以來,已申報卒中急救地圖的城市有鄭州、新鄉、洛陽、周口、駐馬店、平頂山、焦作7個,安陽市的卒中急救地圖也正在籌建之中,全省基本在區域內實現了卒中區域協同防治。

以數據爲導向,卒中地圖“優勝劣汰”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智民在會議開幕式上介紹,近年來,河南省卒中防治工作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已建成示範高級卒中中心5家、高級卒中中心27家、示範防治卒中中心27家、卒中中心建設已覆蓋全省所有地級市,河南省人民醫院等高級卒中中心常年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腦防委卒中中心排名中名列前茅;多個地市已先後開通城市卒中急救地圖……

接下來,河南省將持續推進區域卒中防治體系建設,通過對院前、院內腦卒中急救能力的提升,逐步建立以院前急救系統爲紐帶、地圖管理醫院爲龍頭、區域內地圖參與醫院共同協作的腦卒中急救工作網絡體系,從而提高區域內急性期卒中救治水平和效率。

據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陳勇介紹,鄭州市卒中救治醫療資源分佈尚不均衡,分級診療和救治的流程尚有待優化。卒中危害大、急救任務艱鉅,是鄭州市面臨的嚴峻問題。

“鄭州市將全力推進‘百城百圖建設行動’,採取‘優勝劣汰’的卒中地圖管理工作模式,以數據爲導向進行質量控制,把腦卒中急救地圖的工作進一步做深、做實。”陳勇說。

就近、救急、 能力 真正實現精準調度

“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下轄62個急救站,每年救治患者13萬多,腦血管病的救治數量已上升至救治總數的16%,排在總救治病種的第二位。”鄭州市緊急醫療服務中心調度科科長燕重遠介紹。

“您現在說話清楚不清楚?”“我現在說句話,您跟我學”“您肢體活動時有沒有麻木?”

“很多患者打120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卒中,當接到疑似卒中患者呼叫電話時,我們都會問這樣幾個問題,看似‘浪費’了10—15s的派車時間,卻能實現精準調度,幫助患者及時就診。”燕重遠說。

鄭州市針對卒中急救逐步向着“就近、救急、就能力”進行優化,將卒中地圖融入急救地圖中。2018年,全市卒中急救地圖發佈,並向社會公佈了首批鄭州市及市郊區的腦卒中急救地圖醫院名單;隨後,全市急救體系用動態抽查、個例全程跟蹤、階段評比、年度考覈等措施對地圖醫院進行了持續動態質控管理,堅持“優者上、劣者下”;2019年,公佈了2.0版本的鄭州市及市郊區腦卒中急救地圖醫院名單。

推進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腦防辦的巢葆華處長以視頻形式爲大家分享《開展中風識別行動,推動卒中地圖建設》相關經驗。國家卒中急救地圖工作委員會祕書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卒中中心主任方琪,北京急救中心中區分中心主任李鬥,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常務副院長李天曉等省內外專家,分別就“百城百圖建設行動”推進、卒中地圖建設與院前急救體系聯動、一站式卒中平臺救治等熱點話題,同與會代表進行了現場交流分享。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繫大河健康報授權(ID:dhjkb9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