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一張兒科醫護人員要求轉崗的報告圖片,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震動。

安徽宿松縣人民醫院兒科10名醫護人員,以科室名義聯名打報告,要求集體轉崗。

隔着屏幕,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十名兒科醫護人員濃濃的怨氣和不滿。

從這份字數不多但情緒化極強的報告書或者說抱怨書中,我們不難看出:該醫院兒科醫護人員傷心生氣的主要原因是績效獎金太低,大家收入太少。文中提到:7月份兒科績效獎金1.0係數只有498元,而行政後勤是2600元。

按照常規,1.0係數基本上就是科室平均水平,這也就意味着,7月份該院兒科的平均績效獎金只有不到500元,而醫院行政後勤崗位則是2600元。

一般而言,醫院行政後勤的獎金,是按照醫院平均獎金水平來計算的,在全院應該是中等水平。如果醫院平均績效是2600,而兒科只有500的話,基本上,兒科績效獎金應該是全院墊底水平了,難怪醫護人員怨氣如此之大。

爲什麼兒科績效獎金這麼低呢?這份報告書或者抱怨書中寫道:“兒科是國家要求重點扶持科室,由於縣醫院兒科現有的醫護人員能力不足,水平有限,不能爲醫院創造財富。”

很明顯,是因爲兒科的效益實在太差,給醫院掙不到錢。

醫院覺得:你掙不到錢,獎金就應該低。而兒科醫護人員認爲:兒科根本就不是一個能掙錢的科室,醫院應該根據國家精神,對兒科進行特別扶持。

這份報告書或者抱怨書發出後,有了媒體關注和有關部門的干預,大概該院兒科醫務人員處境暫時會改善一些。但是,領導們在改善兒科待遇的同時,大概也會拿個小本本把這幫人的名字悄悄記下來,以後慢慢教育。

不改善兒科自身的造血功能,單純依靠醫院的政策扶持,兒科在醫院的處境和地位,是無法得到根本性改善的。

該院兒科的狀況,只是國內大量兒科醫務人員生存狀況的一個縮影而已。在中國,除了個別頂級兒科專科醫院憑藉規模優勢尚能保證基本的造血功能外,絕大部分公立醫院的兒科經濟效益都很差。

兒科患者診治難度大,技術難度高,家長心理預期高,醫患矛盾多,涉醫暴力高發,再加上收入低,導致兒科尤其兒科急診成爲醫生擇業時最不愛乾的專業之一。這些年,中國兒科醫務人員的短缺和兒科的看病難問題,一直是健康中國的一大困擾和軟肋。

中國的兒科目前的處境,是無法用任何的經濟學和社會學規律和邏輯來解釋的。

按理說:如果一個行業難度高、風險大、需求旺盛而產能極度短缺,那這個行業應該是收費標準極高,經濟效益極好,從業人員待遇極優厚。

但現實是,中國兒科,恰恰是收費標準極低,經濟效益極差,從業人員待遇極寒酸。

中國孩子看病難,是因爲兒科醫生少;兒科醫生少,是因爲兒科待遇低;兒科待遇低,是因爲兒科效益差;兒科效益差,是因爲收費太低。

要想改變中國兒科醫生的處境,僅僅靠這樣的報告書或者抱怨書,是沒有用的。醫院的政策扶持或許能奏效於一時,但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兒科醫生收入低待遇差的處境,也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優質兒科醫務人員嚴重短缺的狀況。

關於國外兒科的收費,前兩年曾有這麼一個新聞:

一對韓國夫妻帶兒子到舊金山旅遊,結果孩子在晚上睡覺時不小心滾到了地上,嚎啕大哭。

父母十分擔心,生怕摔傷了脆弱的腦部,趕緊打了911急救電話。救護車很快趕來,把他們送到了扎克伯格綜合醫院。

順便說一句:扎克伯格醫院是舊金山特有名的一家公立醫院,2015年的時候,互聯網巨頭扎克伯格給醫院捐了7500萬美元,於是醫院改名爲扎克伯格綜合醫院。

到醫院後,醫生給孩子做了檢查,確認寶寶只有外傷擦傷,腦袋內部沒事兒。讓孩子在醫院急診室觀察休息了三個小時,中間孩子喝了一點牛奶。

孩子在醫院睡了一覺喝了點奶,父母就帶着孩子繼續出去旅遊了。不久後,他們收到了醫院的賬單:18836美元!

其中,ER Fee(急診費)3170美元,Trauma Activation Fee(創傷激活費)15666美元。

這對韓國夫婦急眼了:什麼治療也沒有,就喝了一杯牛奶,要兩萬美元?!

這個新聞在國內傳播開後,被無數媒體尤其是官方媒體大肆傳播,鼓吹中國醫療的廉價便利,抨擊萬惡的資本主義醫療毫無人性,一杯牛奶收兩萬美元。

很多醫療***和醫務人員也大肆傳播這個新聞,覺得中國醫療可以揚眉吐氣了。

但是,這個新聞的大範圍傳播,在反駁中國醫療“看病貴”的同時,也給中國醫療行業挖了一個大坑,媒體有意無意的向公衆傳播了這麼一個錯誤觀念:不喫藥不打針不手術,就等於沒有看病,就不該收錢。

在中國人心目中,用儀器設備做檢查才應該給錢,喫藥打針輸液手術才需要給錢,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是不該給錢的,或者至少是不值錢的。

在美國這個案例,真的是如同中國媒體大肆渲染的那樣,是兩萬美金買了一杯牛奶喝嗎?

不是的,這杯牛奶是贈送的,患者支付的這兩萬美金,是整個急診科頂級醫療團隊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服務費用。

孩子傷的重不重,有沒有危險,很大程度上要看受傷的經過。而孩子受傷經過,孩子父母最清楚。

作爲孩子父母,你認爲孩子有出現嚴重顱腦損傷的可能,叫了救護車急赤白臉的大半夜趕到醫院,那醫務人員必然合理判斷:孩子存在嚴重顱腦損傷風險,需要做必要的檢查和臨牀觀察,如果孩子有問題,就得及時麻醉手術和監護。

也就是說,從孩子進入醫院的那一刻起,醫院的急診科,檢驗科,麻醉科,手術室,監護室,輸血科等等科室,無數的醫務人員,已經在爲你提供保障服務,隨時啓動對孩子的緊急救治。

經過醫務人員檢查,孩子暫時排除了嚴重顱腦損傷危險。但是,鑑於一些顱腦損傷早期可能表現不明顯,所以建議孩子在醫院休息觀察一段時間。而在孩子休息觀察的這一段時間內,整個醫院的急救團隊,一直在默默爲孩子提供隨時可以啓動的保障服務。

就像你覺得有壞人要殺你,就請了一羣絕世高手給自己做保鏢,後來你平安無事,壞人並沒有來,你覺得是不是就不該給這羣頂級保鏢支付報酬了呢?

當然不是!

如果你覺得肉疼,就怪自己爲什麼小題大做,輕率的呼叫了救護車,輕率的讓醫院爲你家孩子按照顱腦外傷患者標準啓動了醫療程序。

啥叫創傷激活費?就是我已經可着嚴重創傷的標準給你開啓了醫療程序了,這個程序只要啓動,無論最後有沒有接受服務,你都得爲我的技術服務買單。

如果這種服務一次只收幾十美金,那以後誰家孩子摔一下蹭破點皮就叫救護車半夜送醫院急診折騰醫院和醫生,醫院和醫務人員哪受得了?——除了中國醫院和中國醫務人員。這種事兒在中國太特麼常見了,這也是中國醫療資源緊張的原因之一。

爲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付費,爲醫療技術付費,爲醫院的隱形服務付費,這種在全世界絕大部分地方都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中國卻是不可思議無法理解的。

中國人,只肯爲CT核磁檢查付費,爲輸液打針付費,爲藥品設備和器材付費,但卻不肯爲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服務付費。

不僅自己不肯付費,還嘲笑美國人民早已經適應和接受的醫療技術和服務收費是“一杯牛奶兩萬美金”。

何其滑稽乃爾!

在美國醫務人員可以理直氣壯的爲排除一個顱腦外傷收兩萬美元的時候,中國的醫院和醫務人員,都在苦哈哈的爲藥企和醫療設備公司打工,通過賣藥品和器械給醫院掙錢,並從藥品和器械利潤中分一點微薄的收益。

由於專科特點,兒科的藥品和器械用量,幾乎是醫院所有科室裏面最低的。所以長期以來,兒科往往是醫院效益最低的科室之一,兒科醫生的收入,也極其的微薄。

最近這段時間,醫改逐漸取消藥品加成,增加醫療技術收費。但偏偏,普通兒科不僅藥物用量少,也不做手術,各種可收費的診療操作也不多。

兒科醫生最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恰恰是以過硬的基本功,在孩子難以準確表達甚至根本無法敘述病史描述症狀的情形下,通過視觸叩聽基本的查體手段,判斷和觀察孩子的病情。而這種兒科最有技術價值,最依賴醫務人員專業能力的醫療服務,偏偏在中國是不收費的。

如果新聞中那個孩子來到中國醫院掛個兒科急診,不做CT核磁,醫生僅僅通過問診和查體,憑藉過硬的專業技術就基本排除了顱腦損傷風險,安全起見醫生又留觀三個小時,徹底排除風險後讓患兒父母帶孩子回家,那麼,大概家長只花幾十塊錢掛號費就夠了。

因爲,中國醫生的技術服務,是不值錢的。

美國醫院收兩萬美金,這醫療服務確實是有點太貴了。

但中國的醫務人員,尤其是兒科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是不是又太廉價了?

太貴了,固然不好。

太廉價了,就真的好嗎?

廉價到讓中國兒科醫生每月只有不到五百塊的獎金,廉價到中國兒科醫生甚至無法自食其力,廉價到中國兒科醫務人員嚴重短缺,廉價到中國母親不得不抱着發燒的孩子在急診流着淚排大隊,真的就好嗎?

有些事,真的不能全怪院領導。在醫院經濟狀況普遍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你無法指望院領導個個深明大義,痛痛快快的拿其他效益好科室的績效或者行管後勤的績效來補貼兒科。即使領導願意,這種做法也會在醫院內部引起各種矛盾。

只要兒科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服務價值依然被嚴重低估甚至無視,只要兒科自己無法自食其力並“給醫院創造財富”,這個問題,就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我們可以強行扭曲市場規律,但我們無法逃脫市場規律的懲罰。

兼顧各方利益,給兒科醫生的專業技術服務合理定價,讓兒科醫務人員能夠通過正常收入養家餬口,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好想法、好創意、好線索
一經採用
即奉酬勞 50-5000 元
小健說:
如果不想錯過我們的推送,可以進入公衆號,查看以往的文章列表;
如果有一天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那可能因爲微信改變了推薦方式,不是我們沒有更新喲;
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歡迎點個“在看”或者看完點個“贊”
你的鼓勵是我們堅持每天更新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