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學良,“西安事變”和“不抵抗”是繞不開的話題,“西安事變”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了全民抗戰的基礎,而“不抵抗”則白白將東北送給日本,變成了日本全面侵華的供養基地。

那麼,如果張學良當時沒有下達“不抵抗”的命令,而是率領東北軍全面抵抗,能打得過關東軍嗎?

答案恐怕也不容樂觀,原因如下:

一、雙方作戰精神和意志不在一個層面

根據1889年頒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軍隊只屬於天皇,天皇是軍隊的最高統帥並且直接統率軍隊。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不斷頒佈軍人敕諭和教育敕語,給軍隊灌輸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思想,所以日本軍隊的精神層面凝聚力很高。

而中國近代長期以來軍閥割據,羣雄混戰,各派系之間的爭鬥異常激烈。軍隊是各路軍閥的命根子,軍閥養軍隊是爲了自己的勢力,軍人則是跟着軍閥升官發財,隨着張作霖父子的飛黃騰達,東北軍將士大多數都加官進爵,賺足了金銀財寶,所以早已失去了戰鬥的精神動力。

二、雙方統帥的指揮能力不在一個層面

九一八前後,關東軍的統帥先後爲本莊繁中將和武藤信義元帥,前者能力一般,而後者則是一個資歷很深,領導能力很強,在軍中威望很高的軍隊統帥,他參加過日俄戰爭和甲午戰爭,被日本人譽爲“滿洲守護神”;其他的關東軍參謀人員都是正規軍校出身,個個野心勃勃,又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東北軍方面,統帥張學良和他的手下大多爲東北講武堂出身,甚至一些高層領導出身土匪,軍事才能非常平庸。而且內部派系林立,老派將領對張學良表面尊敬,但是內心並不服氣,有些才幹的新派將領也只是相對而言,也難堪大用。

三、雙方軍人的素質能力不在一個層面

當時的日本陸軍爲世界上最精銳的國家之一,雖然官兵實戰經驗不如中國軍隊多,但平時都受過極爲嚴苛的正規訓練,軍事素質很高,技戰術能力超過東北軍不止一個等級。關東軍又是精銳中的精銳,將士個個深受武士道和軍國主義影響,個個兇狠異常,敢於以寡敵衆,獨立作戰能力很強。

東北軍雖然經過連年軍閥混戰,實戰經驗和人數衆多,但作戰對象大都是國內的兵油子,而且素質參差不齊,平時訓練又十分落後。在與關東軍的實戰中,往往日軍未進入射程就開槍射擊,等到該衝鋒時卻又不願離開陣地工事。無奈之下只好由連長、排長帶頭,這恰好讓他們成了日軍狙殺的目標,軍官一旦被狙殺,士兵就一鬨而散。

四、雙方武器裝備補給不在一個層面

關東軍的武器裝備雖然比東北軍強了沒多少,但是日本兵器早已實現了制式化標準化生產,而且日本國內的重工業能力比中國強了遠不止一個數量級,幾乎所有的武器裝備都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日本的炮兵摩托化所需的各種重型牽引車輛水平也遠遠高於中國,是的日本的野戰炮兵能夠輕便靈活的實施作戰。

東北軍武器看似精良,其實構成極爲複雜,有德國日本的進口貨,也有仿造品,而且主要裝備的自動步、機槍雖然可以資產,但受制於鋼材生產,堅固性和耐用性相比日軍武器大打折扣,另外由於構成複雜,所以導致很多同口徑的槍械彈藥零件都不能通用,火炮雖然數量多,但質量不高,關鍵還缺乏先進的越野牽引車,嚴重影響炮兵的機動性,所有這些,都影響到了軍隊的戰鬥力。

綜合上述四方面對比可以看出,即便是張學良不下達“不抵抗”命令,東北軍也一定能打過關東軍,但是抵抗了至少不會這麼快潰敗,而且日本也不會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得到一個物產富饒而又相當由工業基礎的東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