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现代中药与中医,不是中国独霸的问题,不只是中医所用,现代医学对中药的使用频率也不断地增加扩大;中国使用,外国也要使用。国外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理研究开发。我们应有清醒的头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类不良的行为,疾病谱和医疗模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与保健相结合的模式;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传染疾病向着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免疫性疾病等的增多,如1997年12月18日英国糖尿病协会发布报告:到201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达到二亿二千万,亚洲患者占全世界总数的6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多种传染病,如麻疹、肝炎将被消灭;人口老龄化使一些老年性疾病。

中药现代化,就是各种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最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所有,研究和开发传统中药并立足于时代之前列,代表现代中药的最高、最先进科技水准就是中药的现代化。并不是狭义的所谓高、精、尖技术就叫现代化了。这就要重新认识“什么叫传统中药”、“何为现代中药”。因此,在走向21世纪的关键时刻,具有传统优势的中药,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开发传统中药的伟大宝库,以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即传统中药的现代化。不然,传统优势将步人劣势,面临着最终被历史淘次的危险。那种万年学习中医中药也要从第一本古籍和第一本古本草学读起是不可取的,步履是艰难的。

关于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意义问题

1.传统中药: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对中药的认识和使用前提,必须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它的发展亦是伴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发展的。但是,中药的具体概念,长期以来是模糊的。正因为如此,由于概念范围不明确,影响中药的深入研究和扩展,从而影响了中医药自身的发展,有时还被人为地残害。如近年来对中药的临床副反应报道,有失中药原意。因为,中药使用必须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系相关的内容要求,才能体现安全的效果。而目前各类医药期刊有关中药中毒等副反应报告,并未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而出现的副反应,多为不合理性用药所致,或者是按现代医学模式标准推理,称之为“中药”毒反应,实则是西药的毒副反应。

所以,对中药(传统中药)的认识:

按不同医学体系使用来认识:中医使用的药物以为中药,西医使用的药物为西药。现在西医也使用甘统草、大黄、益母草、丹参等,就不能说甘草、大黄、益母草、丹参就变成了西药。同理,中医也用维生素C草者霉素、去痛片等,也不能说维生素C、青霉素、去痛片就是中药。

按地域和产地来认识:中国的传统药物称为中药,又称“国药”;外国生产制作的药物称为西药。乳香、没药、西洋参等称作中药而不叫西药作何解释?而用我国研究生产的青満素、天花粉素、麻黄碱、烟草素体草片、益母草膏等称作西药而又不叫中药,又作何资解释?

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来认识:人工合成为西药,天然产物为中药,那么吗啡、可卡因、洋地黄等是不是中药?砒石、冰片、水银、藤黄、血竭、儿茶等是否为西药?

剂型上的认识:针剂、片剂、膏、丹、丸、散等又如何划分中药、西药?

很显然,过去的教科书和众多的中医药学著作,在中药的概念上是很模糊的,有时是一种误导。

中药概念学的科学含义

①中医药理论内涵:A.基础:阴阳五行学说。B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C.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D.四诊的望、闻、回、切手段:了解机体表现状况。E.按辦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的状况而采取的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F.药物的治疗: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等。

②药物与其理论体系相适应的内容内涵:A.药物特殊性能的表达,即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B.药物功能必须是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潜阳、清热解毒、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等。C.药物的配伍和使用规律,必须按君臣佐使关系,并考虑其独特理论体系,如七情、十八反、十九畏、毒性、禁忌等。亦就是说,必须在中医药基本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并同时具备药物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药物理论才能称之为中药。

所以,中药的概念应为:以中药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达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并且只有按照中医药学理论考虑其应用时,这样的药物方称之为中药,反之,称之为西药。

现代中药:现代中药有别于传统中药,系指来源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依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吸收科学知识的指标和术语,从微观角度来表示其内容。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如《药品非临床安全管理规定》(GLP)、《药品临床质量管理规定》(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GMP)等,所研制出的优质、高效,安全,质量可靠,服用方法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就是中药现代的话的具体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