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茜草,又叫做舌草、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等。茜草科植物,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浆果球形,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春、秋季采挖。有凉血止血、活血化论茜草功擅活血:李时珍:"茜草,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纲目》)论茜草行血凉血为治血热诸症之要药:缪希雍:"茜草,行血凉血之要药也。非苦不足以泄热,非甘不足以活血,非咸不足以入血软坚,非温少阳之气不足以通行,故主痹及疸,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甘能益血而补中,病去血和,补中可知矣。苦寒能下泄热气,故止内崩及下血。除热,故益膀胱。跤跌则瘀血,血行则垅跌自安。凉无病之血,行已伤之血,故治蛊毒。《药性论》味甘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日华于》味酸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皆取其凉血行血,苦寒泄热之功耳。"(《本草经疏》)。化瘀的功效。主治血热咯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

茜草的爱情故事: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有借物抒情的传统,这时候大自然的万物就成了寄托情感的对象,在屈原的《离骚》中又芷草;在陶渊明的诗中有菊花;而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又有莲。可见文人墨客对这些花花草草正是情有独钟。

而《诗经》中的茜草也寄寓了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多的却是一种相思之情。且看其一节选《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该诗中的“茹藘”指得就是茜草,是我国古老的一种衣物染料。这里是说的是痴心男子回忆如荼姑娘衣裙上的染料。在古时候男女之间见面并不是光明正大的,而是十分隐晦的事情。这位男子思念心上人也是能使思念,而这“茹藘”就是指那位“如荼”姑娘。思念姑娘却不直接表明,而是说思念染着“茹藘”的缟衣,以此来指代,这大概也算是古人的浪漫吧。这种情人之间想见不能见以及爱而不得的情感在古代的《诗经》以及《古诗十九首》中有数不尽的篇章。其二节选《郑风.东门之墠》载: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在这里首诗中仍是由“茹藘”起兴,寄托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意;后面女子也予以了回应表示期待着男子的爱情。因此说这里“茹藘”仍是起到了寄托爱情的意义。反观当代社会,“茹藘”很多,但是却少了古人身上的那般雅韵,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眼睛没有时间留驻于大自然。

茜草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1.《本草经集注》:"畏鼠姑。"2.《本草蒙签》:"勿犯铜铁。"3.《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4.《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5.《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6.《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7.《本草求真》:"血虚发热者忌用。"

关于茜草的的使用:

1.茜草乌龟汤:原料:乌龟1只,海螵蛸30克,茜草根20克。做法:将乌龟去壳及内脏,清水洗净后切成块。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乌龟肉块、海螵蛸、茜草根,先以大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煮3小时,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汤具有滋阴凉血,调经止血的功效。

2.茜草猪蹄汤:原料:猪蹄2个,茜草20克,大枣10枚。做法:先用纱布将茜草包裹好。再把猪蹄洗净剁成小块,与大枣一起放锅煮至猪蹄熟烂,除去茜草可食。药膳功效:本汤滋阴养血、凉血止血,适用于鼻衄、便血等症。

3.抗癌章鱼汤:主料:章鱼800克。辅料:寻骨风50克,茜草25克。做法(1)将章鱼洗净。(2)章鱼同寻骨风、茜草一起置入锅内,加水适量,上火熬至鱼肉熟烂,去渣即可食用。养生功效:此汤清热解毒,活血抗癌,适用于鼻咽癌及其他热象明显的癌瘤;鼻咽癌、肝癌、宫颈癌、血癌患者尤为适宜。

4.茜草酒―(关节疼痛):(《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配方:鲜茜草根1-2两,白酒2斤。制法:洗净,浸入2斤好白酒中,7日后可服用。主治:关节疼痛。用法:每日1次,空腹热服。第1次喝七、八成醉,盖被取汗,以后酌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