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朝曦 通讯员 翁国城报道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要坚决打赢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战,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掉队。据悉,从“三无”贫困村,到现在年年出列,福建莆田市荔城区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民生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各项政策的支持下,通过盘活产业资源、闲置资源、特色资源,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富民的新路子。

盘活产业资源

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位于该镇西北部的偏远山区,距离市区约16公里。全村共有506户20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28人,五保人员4人,低保户26户42人。2014年该村被列入省级贫困村,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3.14万元,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该村多年来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教育条件差,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仅以种植枇杷、水稻为主,农民经济收入有限。面对这样的困境,该村党支部积极谋划,发展光伏发电站就成为重要选项之一。2018年,该村建起3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益3万余元。同时开发公益岗位,聘用贫困户为光伏维护员。

据了解,下垞村还建设了15亩塑料大棚项目,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按每亩3000元/年出租给九华梦幻谷有限公司。在九三学社以及镇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该村还为9户贫困户成立了九华忆情专业合作社,首期投资9.5万元,面积10亩,已全部种植蓝莓。

“去年9月份承包了果蔬大棚种草莓,每亩收入有2万元。”刚从果蔬大棚忙碌回来的贫困户罗金灿高兴地说道。先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蔬菜大棚的种植行列。面对大棚里约15亩的西瓜和甜瓜,下垞村支部书记周国章估算:“这一季的销售额应该会超10万元,年收入增加5万元。”

这是该村积极探索打造的“贫困户+大户+企业+村集体”利益共同体模式。周国章介绍,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该村依托当地高山生态资源,引进专业合作社,发挥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为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注入了强大动力,真正实现了村集体、贫困户、企业收益共享。

盘活闲置资源

荔城区北高镇汀峰村位于北高镇北侧,全村下辖后周、洋边、前程口、楼下4个自然村和7个村民小组,共有979户4385人。该村2017年底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村财收入实现33.6万元。

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2017年汀峰村利用部分拆迁项目的补偿款,投资42万元改造旧房屋,修建汽车美容场;投资330万元修建村便民服务中心和5间商铺,通过出租增加收入。“在签订租赁合同后,就可以正式启动运营了。”村党支部书记林珍国说。

因道路项目建设需要,该村先后被征用60亩地,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10%。“传统种植农业难以为继,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亟须解决。”汀峰村村委会主任周志强介绍,在当地政府指导协调下,村围垦区面积土地流转、村财收入利息提成19.5万元,汀峰村成立汀峰村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推进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据介绍,该村创新工作思路,推进“村银共建”,开发扶持“三农”小微信贷产品,为村级集体经济“补血”提供资金保障,通过资源利用、股份合作、项目带动、服务经济等,探索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不仅如此,汀峰村还激活一批资源,引导村集体采取将农户分散的土地、林地集中入股、租赁等形式,进行投资经营,提高土地收益。

从“输血”向“换血”功能转变,汀峰村唤醒“沉睡资源”,啃下了这根最难啃的硬骨头。

盘活特色资源

近年来,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立足生态优势,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打造“旅游+”融合发展模式。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成功脱贫摘帽;2019年,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

城港大道贯通之后,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城郊村。青垞村两委紧抓青垞村青山绿水、靠近城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休闲旅游。推行“353”党建脱贫工作机制,采取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三大举措,发挥党支部、党员和群众在推动产业发展、项目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实现群众收入增加、集体经济“破壳”、乡村和谐发展目标。

针对村集体经济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该村党支部采取向上争取、自身挤压、群众集资等办法筹资,利用上级拨补的扶贫资金,率先启动村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扩宽马头溪道整治、变压器增设、旅游路两旁绿化亮化等,改善青垞村旅游环境,为发展旅游业奠定硬件基础;新建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党建长廊等,推进旅游乡村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升级,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据介绍,该村目前已引进三家企业投资兴业。随着旅游的发展和人气的增加,村党支部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党员从事旅游业,并提供资金、技术、项目和信息扶持,村民们陆续兴办特色餐饮、果树采摘、农产品销售等农家乐项目,以自家养殖的畜禽、种植的蔬果,在家门口销售,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增加了收入,腰包慢慢鼓了起来。

2017年,休闲旅游业为全村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零元增长至20万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在实现脱贫后,青垞村不断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力争打造“旅游+生态+文化”的绿色青垞品牌,走出一条以党建引领脱贫、以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全面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