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等因素导致不同政权和地域之间的交流非常不便,但翻译仍旧是古代社会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工作。

它不仅在民间能够起到互通有无的作用,在政治层面也具有不可取代的效果,毕竟正常交流永远都是合作的第一步。在宋代,翻译则得到了较大发展,并且在当时的社会中起着涉及面广且程度深的重要贡献。在政治上与他国互相沟通来往

宋朝虽然与汉唐一样被列为大一统王朝,但它实际上却面临着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自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如果宋朝拥有平推他们的实力,自然也不需要在交流上多费心思,但当时的现实情况却极力需要它促进两国正常交流。

在与契丹使节的宴会活动时,契丹方面的翻译人员往往会被排除在宴会之外,宋方的翻译人员虽被允许参加,但却没有独立回复和询问的资格,一切都需要听从命令。而当皇帝面见契丹使节时,则是由通事来担任翻译和礼仪检查。

除此之外,宋代的翻译人员还需要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由于文化差异,外国使节往往并不清楚本朝的日常习惯和文化风俗,就算无心做出错误行为也并不会知晓,而且还会破坏双方交流的心情。因此,教授外国使节礼仪非常重要。

外国使节们远道而来,宋朝自然不能在生活上亏待了他们,需要将他们所需的物资进行一一清点和准备,就连打造银器都包括在内。最后,则是在宴会上担当为外国使节们劝酒的工作,烘托宴会气氛,“劝都管以下酒,只令通事斟劝。”军事层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当然,既然可以用翻译来进行和平交流,那么自然也可以使其在军事上发挥作用。由于翻译人员往往具有在不同地区的生活经历,这使他们可以为宋朝政府提供当地的完善信息。如对阇婆国使者的到来,宋朝翻译人员就给出了“今主舶大商毛旭者……食毕,群猴食其余”这样的描述。

这些信息既开拓了宋朝政府的眼界,也为它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提供了依据。甚至有的译者还可以凭借一嘴熟练外语担当宋朝政府的间谍或者谣言制造者,从而为宋朝军队建立优势。

除了这种政府层面的翻译活动,就算是直接的军事活动当中也需要翻译的出现。在宋朝边境,军队当中一般都会出现“藩汉杂为一军”的局面,如果没有足够的译者,将十分容易导致军令上下不一致的情况。

甚至一些道德败坏的译者故意传递错误信息,引发军队混乱。如果将领本身精通外语,也可以在战术布置上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张岊就曾在侦察西夏军队的活动时,以纯正的西夏口音使敌人消除戒备,最终成功逃脱,外语真的可以救命。对外贸易当中必须的交流活动

正是由于在政治层面的和平交流,宋朝才能够对外签订和平契约、停止干戈,同时双方在民间也会开始较为密切繁荣的贸易活动。而在这些活动当中,翻译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当时宋朝的邻国众多,西夏、金、辽、大理等等,更为翻译的出现和盛行提供了很大现实空间。

除了注重对他国少数民族的交流外,宋朝还对一些自己统治区域内的民族展开了“双语”教育,不但促进了汉文化与其本地文化的进步,也为宋朝在当地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除了陆地邻国的贸易之外,宋朝的海外贸易同样发达。据史籍记载,当时宋朝的海外贸易“咸奉玉帛而介九宾,袭衣冠而献万寿”,这自然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此做生意或者定居,一些港口居住的阿拉伯人数量甚至能够达到数十万。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宋朝专门设立蕃坊这一机构,“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当地长官为了更好地管理蕃坊,有的还自学外国语言,将部分心怀鬼胎的译者刻意制造事端的意图打破,加强了当时宋朝政府管理的高效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

佛教经文的翻译也是重要内容

由于宋太宗得位不正,这使其竭力寻求以佛教为主的思想武器来使自己的即位更为合理与正统。他不仅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行佛教、建立寺院,还亲自撰写了佛经。

其后宋真宗、宋仁宗等也依旧延续推崇佛教的政策,使佛教在全国范围内都开始享有较为崇高的地位,这也就在政治层面推动了佛经翻译运动的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宋朝皇帝对佛教都只是存有利用之心、而非真正地崇拜礼遇,一旦它的发展显现出不可控的态势,那就必将遭到严厉打击。

宋代翻译佛经的政府机构前为译经院,后为传法院。其中,担任翻译的人有西天译经三藏、西天同译经三藏、梵学笔受、证义等等,各司其职。

正式翻译前还需要进行建立道场、沐浴焚香等操作,翻译时的语句也需要几人共同商议才刻意最终确定下来。而在这过程中,皇帝名讳可以不用顾及,帝王驾崩也不用中止,体现出了宋朝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外,这些翻译人员往往都会担任一些职位清闲的官职,如朝请大夫等等,主要是宋朝政府为了区别不同等级而设。总结

虽然无论是在翻译规模还是内容上,宋朝的翻译活动都完全无法与现代相比,但只要联系到那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又不得不对这些译者感到敬佩。

在没有固定学习方法和条件的情况下,他们完全是凭借着长年的生活经验自学成才,并凭此在社会不同方面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贡献。当然,如果不是宋朝这么复杂的政治格局,翻译的重要性也不会提升到如此高的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