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集團軍某旅裝步二連“不按周表落實訓練”被通報引發思考——

訓練督查,眼睛到底該盯住哪兒

■趙 超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周賢軍

茅文寬繪

前不久,第75集團軍某旅合成一營營務會上,裝步二連連長鬍仁羣被營長陳虎點名批評,心裏感到十分憋屈。

事情是這樣的:上週二,胡仁羣帶領連隊按照周表進行訓練,發現官兵們對“爆破器使用”這個課目掌握較快,便決定根據實際情況提前轉入掩體構築訓練。不料,旅裏的訓練督查組剛好來檢查,認定他們“不按周表落實訓練”並進行通報。

“訓練按周表落實是沒錯,但也要允許指揮員根據現實情況靈活微調啊!”受到批評的胡仁羣一臉無奈地解釋,當天在轉換課目之前連隊還進行了考覈,全員成績均達到良好以上,所以他才決定轉入下個課目的訓練。

胡仁羣一席話,引起了在座連隊主官的共鳴,坦克二連連長張再軍說:“有些督查組檢查人員把主要精力用在數人頭、對周表、卡時間、看秩序上,真正深入訓練場掌握分隊訓練效果的卻很少。”

一營這場營務會,引起了在該營蹲點的旅領導關注,經過一番深入調查,他發現連隊主官們所言非虛。一些訓練督查人員片面注重“爭分奪秒看時間、一個不差數人頭、嚴格落實看計劃”等量化指標,對訓練實效反而不太關注。

訓練督查的指揮棒往哪揮,基層的訓練便往哪偏。不少基層連隊根據訓練督查組的“口味”,量身訂製了“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案,有的連隊“號響帶出連、人員裝備齊、收操不提前”,但訓練過程的質效卻不高;個別連隊甚至出臺了訓練場上不準上廁所、儘量不休息、生病受傷也要待在訓練場等土規定……

訓練督查,眼睛到底該盯住哪兒?該旅黨委議訓會上,旅長守海兵的發問引起大家強烈共鳴:“不能讓訓練督查演變成官僚主義、本本主義,不能讓條條框框束縛官兵訓練的手腳。”會後,他們組織營連軍事主官、機關相關業務科室圍繞“訓練如何重新制訂量化標準”進行討論,通過基層機關對調身份,相互提問答疑解惑、共同研討的方式,逐步釐清了對訓練督查的認識。

爲此,該旅在訓練督查中落實“專業對口督查、臨機性督查、糾問題督查”的新方法,改變以往打鉤畫叉的粗放式督查方式,而基層指揮員在確保訓練秩序正規的情況下,可靈活調整組訓內容和方法,不搞“一刀切”。與此同時,該旅還實施反向督查機制,由基層連隊對督查人員的督查情況進行打分,確保了基層機關良性互動。

思路一變氣象新。訓練場上,記者看到作訓科參謀曾志翔按計劃實施督查,並抽查了裝步五連手榴彈投擲課目的訓練效果。曾志翔邊記錄督查情況邊說:“新的督查方法實施後,雖然工作量增加了,但能夠實實在在反映出基層訓練現狀,更有助於促進戰鬥力的提升。”

短 評

讓訓練督查迴歸本來意義

■張科進

正如上文所言,訓練督查是根指揮棒。這根指揮棒,具有鮮明的牽引和導向作用,是加速提升部隊戰鬥力的“倍增器”和“監督哨”。訓練督查重點關注什麼,什麼就是部隊訓練的重點,部隊就會突出練什麼。

如果訓練督查只是浮在表面,把“查人頭、看鐘頭、盯牆頭(周表)”作爲唯一標準,就必然陷入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本本主義和簡單主義的怪圈,不但無法促進部隊訓練落實,反而限制了基層指揮員訓練積極性和創造力的發揮。

嚴格的訓練督查,與尊重和調動基層指揮員的主觀能動性並不矛盾。如何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需要督導人員首先成爲訓練明白人。只有充分了解部隊的訓練,熟悉戰鬥力生成規律,訓練督查纔不會失之於虛、偏、浮。

讓訓練督查迴歸本來意義,就要求部隊既要建立一支軍事素質高、監察能力強的訓練督導隊伍,還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訓練督查辦法,讓訓練督查過程成爲破解訓練難題的過程,以此調動基層官兵組訓、參訓的能動性,形成以督促訓、以督促建、以督促戰的良好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