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喜歡以少勝多的戰役,彷彿這樣可以更加體現指揮者的智慧和能力。所以在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數不勝數,像著名的鉅鹿之戰、赤壁之戰、官渡之戰,這些全都是以少勝多的戰爭,所以指揮者全都留名千史,被寫入光輝的史冊之中,爲後人所敬仰和崇拜。今天我們說的這個人也是指揮了這樣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而聞名,雖然這場戰役並不出名,但其壯烈程度可謂是亙古未有啊。這場戰役就是發生在元末時期的洪都之戰,指揮這場戰役的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文正。

朱文正是誰呢?他是朱文隆的兒子,而朱文隆是朱元璋的親哥哥,所以他也是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此人對戰爭中的戰機極爲敏感,有很高的軍事天賦。朱元璋也曾因爲他的驍勇善戰打算封賞於他,便問他想做什麼官?朱文正卻不以爲意,說:“等叔父當了皇帝,還愁沒有大富大貴,而且先封賞自己的親戚,怎麼讓別人信服!”朱元璋聽了那時十分的高興,認爲他識大體,懂大局,便更加喜愛他了。

洪都,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對待如此重要的位置,朱元璋不放心腹之人如何能放心,便想到了朱文正於是令他駐守洪都。朱文正初到洪都,不理軍政,整天沉迷酒色,留戀煙花之地,麾下的將領是敢怒不敢言,但對其都是十分不服氣,認爲他之時一個酒囊飯袋,只不過是朱元璋的侄子才做的如此重要的位置罷了。

1936年,一向平靜的洪都迎來了如潮水般的敵人,相傳陳友諒帶領60萬水軍即將到來,討伐朱元璋。當時的朱元璋正與張士誠的如膠似貼,根本分身乏術,來阻擋陳友諒,可是隻要陳友諒攻破洪都,順流直下,那麼自己將會腹背受敵,一時間危在旦夕。得知陳友諒率軍而來的消息,朱文正立馬一改往日作風,立刻整軍備戰。雖然對面陳友諒有60萬大軍,而城中只有2萬守軍,但朱文正仍不亂陣腳,親自指揮一場又一場戰鬥,打退了陳友諒大軍一場又一場的進攻。

據史料記載,當時洪都的戰場十分的慘烈,城牆都被轟塌了,眼看就要破城了,朱文正身先士卒,親自率軍與敵人戰鬥,同時指揮士兵修復城牆,硬是在破城的邊緣打退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令陳友諒不得不撤退大軍。史書記載,陳友諒攻城85日,仍未擊破守軍。這創造了軍事史上又一大奇蹟。事後陳友諒感嘆“我若有此子,何愁大業不成“。在朱文正的堅守下,爲朱元璋贏得了寶貴的85天,爲最終的決戰做了充足的準備,在翻陽湖的決戰中打敗陳友諒,開創了大業。

正所謂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朱元璋從一屆農民最終做到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本來朱文正作爲朱元璋的侄子,而且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本應有一輩子都享受不盡榮華富貴,可是他對於自己封賞心生不滿,聯合張士誠,想要造反,不了事情泄露,被朱元璋就地擒拿,本來想要直接正法,最後在馬皇后勸阻朱元璋的情況下才得以保全性命,被軟禁在家中,不久便鬱鬱而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