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險資部主任袁序成:推動保險公司依法合規加大權益投資

來源:《當代金融家》雜誌2020年第9期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分類監管機制,對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實行差異化比例監管,推動保險資金更好地支持主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

保險資金通過權益投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已取得積極成效

近年來,銀保監會持續引導保險資金用好、用活權益投資工具,充分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規模大、來源穩等優勢,爲實體經濟提供更爲多樣化的資本性資金,在拓寬社會融資渠道、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化解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銀保監會近年持續加強政策引導,先後印發《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關於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等規章或規範性文件,支持保險公司採取多種方式,依法合規開展股權和股票投資,以及投資國家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和重要領域,提高保險資金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的廣度和深度。與此同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股權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註冊程序,優化資產支持計劃發行流程,提高資管產品註冊發行效率,推動市場機構增加產品供給,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自2010年以來,保險資金權益投資規模呈穩步增長態勢,投資範圍不斷拓展,投資方式較爲多元,資產質量總體較好。截至2020年6月末,保險資金通過股票、直接股權、股權計劃、股權投資基金等權益性投資爲實體經濟直接融資4.58萬億元。其中,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累計發起設立股權計劃63項,累計註冊規模3137.48億元;中國保險投資基金髮起基金、債權和股權投資計劃累計投資項目22個,累計投資規模1148億元,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精準扶貧等領域,在支持先進製造業、“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棚戶區改造、清潔能源、污染防治、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和示範效應的投資項目,有力支持了國家戰略和民生建設。

二是發揮機構投資者作用,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穩定。

長期以來,銀保監會積極鼓勵保險資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大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支持保險資金通過新股配售、戰略增發、場內交易、資管產品等方式投資資本市場。特別是近年資本市場大幅波動期間,保險資金一直保持淨買入狀態,有力維護了資本市場穩定。

截至2020年6月末,保險資金投資A股股票總體規模2.08萬億元,約佔A股流通市值的4%,是股票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積極支持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並在產品投資範圍和權益類資產比例上給予政策支持,推動專項產品穩步落地。目前,專項產品註冊規模達1610億元,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紓困工作。

此外,銀保監會還緊緊圍繞服務重大國家戰略,加大保險資金作爲長期股權性資金支持力度,將更多保險資金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① 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市場化債轉股,降低企業槓桿率。目前,保險資金參與市場化債轉股落地總金額超過700億元,標的企業涉及煤炭、能源、船舶製造、電力等行業。② 支持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設立募集規模爲1000億元的二期基金,服務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③ 鼓勵保險資金參與科創板股票投資,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截至2020年6月末,保險資金投資科創板股票賬面餘額67.41億元。

三是提高投資收益,服務保險主業穩健發展。

保險資金具有獨特的資金屬性:一是期限長,壽險的綜合平均負債期限通常在10年以上;二是有最低收益要求,保險產品的精算假設利率從根本上決定了保險資金運用的最終目標是追求穩定的絕對收益;三是利率敏感性高,保險資金大部分配置於固定收益類產品,對利率變動的敏感性較高。

從長遠發展來看,服務保險主業是保險資金運用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長期穩定的保費收入是保險資金運用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權益類投資作爲資產端的重要運用渠道,具有投資期限長、平均收益高、受週期影響小等特性,相對更爲符合負債端資金匹配要求,在收益和結構上有力支撐負債端發展。2019年,我國保險業原保費收入達到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7%,較2018年同期增長近9個百分點。與之相應,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金實現投資收益8824.13億元,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約6.85%,其中權益類投資實現投資收益2790.13億元,年化投資收益率13.16%,成爲保險資金提高投資收益的重要渠道,助力保險機構較好地平衡了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在保險資產規模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權益投資確能有效覆蓋負債成本,爲保險機構拓展長期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的產品、維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有力支撐。

引入差異化監管政策,建立健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分類監管機制

《通知》在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堅持審慎監管原則下,引入差異化監管政策,依據多重監測指標,設置多檔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建立健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分類監管機制,強化權益投資投後管理和能力建設,引導保險公司開展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審慎投資、穩健投資。

一是引入差異化監管政策。《通知》根據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公司治理與內控、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風險隱患狀況等多重監測指標,設置多檔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最高的可上季末總資產的45%。引入差異化監管措施,既賦予了保險公司更多投資自主權,又能夠避免盲目、衝動的保險公司開展過多高風險業務,進而提高監管措施的精準度,爲資本市場輸入更多高質量的機構投資者。

二是強化重點公司監管。爲進一步做好有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對於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能力弱、存在重大風險隱患以及重大違法違規行爲的個別保險公司,《通知》明確限制其新增權益投資以及權益投資比例,避免出現激進投資、流動性風險、成爲大股東“提款機”等問題,防範公司破壞保險資金運用的安全性、獨立性、合規性。與此同時,對不符合《通知》規定的公司要求限期整改,引導公司逐步由“差公司”向“好公司”的轉變,防範行業風險的聚集和提升。

三是完善審慎監管制度。基於保險資金的安全性要求,以及對金融體系、社會大衆的影響,對保險公司權益投資行爲採取較爲審慎的監管態度,建立一整套審慎監管制度是必然選擇。《通知》綜合運用多種監管方式和手段,包括增加集中度風險監管指標,限制投資單一上市公司比例,嚴格按照償付能力監管規定確定資產類別,適用相應風險因子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充分利用監管部門日常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和調查、資產負債管理評價等措施,建立健全審慎監管體系,有效避免以往出現的虛增償付能力,過度投資、快進快出等不理性行爲,引導保險公司開展審慎投資和穩健投資。

四是建立健全分類監管機制。受渠道逐步放開、市場主體培育、投資能力建設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以往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監管政策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刀切”的情況,不同資產規模、風險偏好、發展階段的保險公司執行統一的監管比例政策,不利於發揮市場主體的能動性,政策彈性和針對性不夠強。《通知》引入權益投資的差異化比例監管,建立健全分類監管機制,對“好公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問題公司和相關責任人,強化責任追究,加大監管強度和監管深度,更加突出監管政策針對性,優化監管資源配置,真正體現獎優罰劣,爲今後全面推進分類監管機制打好基礎,促進保險資金運用健康、規範發展,切實打造保險行業健康生態。

持續優化權益投資監管,不斷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和四中全會、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切實防範資金運用系統性風險,推動保險資金服務好實體經濟,是加強和完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還要以權益投資監管改革爲契機,更加積極主動開展各項監管工作。

一是持續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堅持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持續拓寬投資領域,着力提升和改進監管,把更多選擇空間和投資決策權交給市場主體。

其一,不斷豐富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手段。研究制定保險資金投資黃金上市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及其聯接基金,運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利率互換等更多金融衍生產品,支持保險公司增加對沖和管理風險的工具。加快制定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配套細則,規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合規運作。

其二,推進保險公司內控和資產負債管理制度建設。強化資金運用內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監管,落實公司主體責任。強化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與相關部門協調聯動,形成保險資產負債情況通報制度,推動行業建立資產負債相協調的風險管控意識,從源頭上逐步化解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建立資產負債良性互動。

二是持續支持和引導好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保險公司應當把握好服務實體經濟大局,成爲基礎設施、重大工程等建設資金的提供者,成爲新興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其一,支持保險公司爲實體經濟提供資本性資金。鼓勵保險公司通過權益投資,支持保險公司參與經濟轉型升級、小微企業發展等服務國家戰略、重點領域和民生工程項目。支持保險公司通過權益投資爲實體產業提供長期穩定優質資金,實現金融資本與實體產業的優勢互補、和諧共贏。

其二,支持保險公司不斷開展業務創新。允許保險公司積極創新資金運用方式,通過直投股權、債轉股、投資基金等多種形式,縮短資金鍊條,更加高效對接優質資產。

三是持續加大對權益投資違法違規的監管。保險資金是公衆資金,應服務主業和實體經濟。支持不等於放鬆,鼓勵不等於放任。權益投資決不能成爲服務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或一致行動人的工具,絕不能成爲開展違規投資、放大公司風險的品種,絕不能成爲個別機構營私舞弊、進行利益輸送的通道。

其一,從嚴監管權益投資中的關聯交易等行爲。保持高壓態勢,持續加大對保險資金關聯交易行爲等的監管力度,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爲,一律採取限制保險資金運用形式和比例的處罰措施。

其二,持續強化投資能力建設。建立投資能力持續動態評估機制,對於存在違法違規、風險隱患大、不符合能力標準的公司,及時採取取消或暫停某類投資等監管措施。

其三,全面強化合規監管。督促保險公司切實依法合規開展權益投資,在資金用途、投資比例、事項報送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嚴格遵守各項監管要求,不得多層嵌套,隱匿、模糊資金真實投向,掩蓋風險真實狀況,不得通過“抽屜協議”“陰陽合同”等形式繞開監管要求。

長期資金入市

新冠肺炎影響下保險資金運用的挑戰及應對

周延禮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

2018年中美貿易博弈以來,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各國將矛盾轉向中國,造成了複雜的外部環境。嚴峻的經濟金融環境下,資產負債如何匹配是當前保險資金運用面臨的主要問題。中短期利率走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對資產配置的時點選擇、靈活性要求更高。

推動保險公司依法合規加大權益投資 

袁序成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

在保險資產規模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權益投資爲保險機構拓展長期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的產品、維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步,還要以權益投資監管改革爲契機,更加積極主動開展各項監管工作,建立健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分類監管機制,引導保險公司開展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審慎投資、穩健投資。

推動養老金與資本市場互促共進健康發展 

陳向京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養老金管理部主任

資本市場已成爲養老金最重要的收益來源。養老金在參與投資股票和債券等多種資產並取得較好回報的同時,也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與海外成熟經濟體相比,我國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互動關係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資本市場建設

中國資本市場亟需建立長期投資者制度

劉逖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

供給短缺是當前資本市場面臨的主要矛盾,也是制約資本市場更加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因素。建立長期投資者制度,推動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的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必須積極採取相關舉措,拓寬長期資金來源,擴大長期投資者規模,同時推出多項關鍵性配套制度和改革措施。

深交所:發力註冊制改革和產品體系建設

唐瑞  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在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儀式上,劉鶴副總理指出,要逐步把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交給市場,穩步增加長期業績導向的機構投資者,迴歸價值投資的重要理念,推動信息充分披露,全面淨化市場生態,建設誠信守法資本市場。隨着註冊制改革深入推進,中長期資金的投資環境將得到改善,專業機構投資者迎來更好發展機遇。

權益保護新局

數字時代的國民金融能力與權益保護

尹優平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

經濟金融與社會的數字化發展,對金融消費者的素養和金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金融消費者的教育和權益保護也悄然發生變革。發展國民金融能力,既要積極借鑑國際上的良好經驗和做法,遵循金融能力發展的一般規律,也要充分結合中國國情,重點從四個方面共同發力。

相關文章